中年喪偶的艾妮有兩年在憂鬱症中度過,面對人生無常的打擊,55歲的她想自己站起來,卻又無能為力。結縭30年,他們是喜歡自由的頂客族,沒有孩子的她,也沒有經濟壓力,守著兩人曾一同生活的庭園宅院,宅在家裡整整兩年。
親朋好友能感受到她的悲傷,卻沒有辦法協助她過得快樂一點,一起吃飯、喝咖啡或旅行,只是偶爾的陪伴。
兩年後在朋友的介紹下,她開始養貓,替貓準備食品、貓砂、玩具什麼的,貓讓她的生活有了新的作息和責任。艾妮回想那段悲傷的日子,說道:「從前我們既沒有孩子,也沒有寵物,彼此互相依靠。」頓失另一半陷入的空虛,把生活的全部都拉進去了。
貓,成了家庭動態風景的一部份,她感受到空間變得活潑起來,從一隻貓開始養,現在共有四隻。
養貓養出心得的艾妮,開始為出門度假的鄰居照顧貓,逗貓、帶貓看醫生、親手製作玩具,為她打開了一扇通往新生活的窗。她找到一家動物收容所,每個月會開一個小時的車去擔任志工。特別是和貓溝通、餵食、換藥這樣的工作,她做得特別上手。
從喪偶到重建新的生活秩序,前後花了4年時間,慢慢地,艾妮再次展開笑容,把生活圈擴大。
過去的一年中,她參與了蘇黎世盲人義工服務,陪伴一位因工殤而失明的朋友,每逢週一帶他出門喝咖啡、見親友、採買等等,每週3個小時的相處之中也聆聽他的故事。
進入別人的生活,成為他者的陪伴,艾妮對「面對失去」有了新的體會;她曾認為過去自在的兩人生活就是生命的全部,面對失去伴侶的打擊,思念是難以填滿的空缺,然而讓新的人進入生活產生交集,創造了新的生命交流。
如同以往,艾妮還是喜歡旅行,尤其是地中海地區的島嶼度假,曬太陽、聽海風,就像兩人曾共度的那些日子,這是她想念已逝丈夫的儀式。
她和鄰居說好,在度假期間互相幫忙照顧貓,讓她旅行時不必擔心家中的貓咪。透過養貓的共同話題,讓她和老鄰居有更多交流認識,彼此信任互助。
艾妮的新生活中多了動物、多了鄰居、多了做義工結識的朋友,擴大交際範圍的她已不再憂鬱。
她說:「生活可能會很糟,但沒有最糟,只有更糟。接觸不同的事物來轉念,是我在傷心的深淵之中,能再站起來的轉機。我讓自己好好過,也用自己力量幫別人好好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