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我參加的社區大學的走入山林課,走新北市南勢角山的「烘爐地步道」,二十位學員中,有八成是銀髮族。
走在上坡步道旁邊的岩層上,二十八歲的老師替同學們複習這學期去過的景點及其所屬的地層,依沉積年代先後,從五指山層(貴子坑)、木山層(軍艦岩)、大寮層(和平島)、石底層(南勢角山)到南港層(南港山)。
腳程慢的幾位同學跟上來了,老師對著他們再講一遍,大家也跟著再複誦一遍。正以為話題結束了,一位同學卻靠過來請老師再說一遍,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原來她是拿著手機要錄音。之後,還有人一邊走,一邊背誦這五個地層。當三個小時的行程結束時,居然有不少同學還記得住這五個地層及其先後次序。
這個小插曲,讓銀髮族的我有幾點感觸──
一、用進廢退
每週一次的健走課,上了四個月後,有些同學的大、小腿肌肉明顯變得強壯、有力,平衡變佳,且上坡時,大夥氣喘吁吁的模樣顯然改善了。
大腦也是一樣,愈用愈靈光。雖然銀髮族即使專心聆聽,仍需要老師重複知識點,但靠著勤能補拙,多複誦幾次後,也能記住那五個地層。
即使在求學時代,年紀尚輕,老師的授課內容也不完全能記住,否則大家都能考一百分了。所以銀髮族不要先自我設限,一定要勇於嘗試。
二、把握自己的優勢
不可否認,隨著年齡增長,各項器官逐漸退化,臉上的皺紋與行動緩慢是最明顯的標記。
大腦的變化雖然是看不見的,但一般而言,思緒速度、短期記憶、解決問題等「流體智力」是在三十歲時達到最高峰;而經由後天學習的字彙和語言等「晶體智力」,則較不受年齡影響。
所以銀髮族也許需要多次複誦才記得住,但我們有的是時間,而且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更強,生活智慧不斷累積,個性逐漸圓融,甚至學會幽默、自嘲。例如當大家聽到那位同學請老師再說一遍時,哄堂大笑,其實也是心有戚戚焉。
三、善用科技,學習新知
那位同學其實是3C達人,她善用智慧型手機,幫大家錄音以便複習。
如今有許多課程、相片、影音檔都透過LINE群組等通訊軟體告知或傳遞。許多銀髮族也都用起電子支付。靈活地運用科技,有如生活上的手杖,讓生活更加便捷。
四、不苛求自己
雖然要保持活躍的老年,但還是要「認老」──接受老年對身心的影響;欣賞,但不要想如年輕人般矯健、快捷,因此不要逞強。
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如下雨天時,遇山路泥濘或高難度的拉繩攀岩等,我會衡量自己的體能,有時候就不參與,以免意外受傷或造成團隊的負擔。
這就好比到大飯店吃自助餐,不必牛排、海鮮、甜點等每樣都吃,把肚子撐得難受,只拿取自己喜歡的或必要的,適可而止,才是享受。
五、老師和團隊成員很重要
我很幸運地遇到能理解老年人的年輕老師,同學間也都互相包容,對行動較慢的成員如我,會特別關注。
當然,能和興趣相投的好友一起參加社團最好,但也可以趁機認識新朋友。銀髮族除了家人,如果還有自己的朋友圈,可以活得更開心,遠離孤寂,有益身心健康。
- 作者:劉秀枝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
延伸閱讀
別再做木頭男!「男士工棚」理念引進台灣,還能開發個人文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