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琳(化名)跟俊祈(化名)結婚快十年了,兩人婚後住在婆家,起初幾年,家人們相處都還算融洽,有了小孩之後他們請婆婆和公公幫忙,如此既能陪伴他們也能照顧他們的身體健康。
由於婆婆對家務非常在行,一直以來都由她來維持整潔的家居環境和健康的飲食習慣,讓家人們都非常放心。在這段期間,婆婆也一 直給予雅琳和俊祈很多幫助和支持,不僅照顧孩子和家務,還會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時常給予建議和鼓勵。
這種融洽和互相幫助的家庭氛圍,讓雅琳和俊祈的婚姻更加穩定和幸福。小孫子公公疼婆婆愛,氣氛更顯熱鬧。夫妻倆白天都上班, 兩老會幫忙帶小孩,回家後,婆婆準備好飯菜,全家一起吃晚飯,讓雅琳心中滿滿的溫馨與感激,一點都沒有常見的婆媳問題。
但兩年前,一切都改變了。
婆婆的身體出狀況,其實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但老一輩總覺得不是什麼大病痛,忍忍就好,誰知道小毛病拖著拖著就成了大毛病, 最後的結果就是得一天到晚跑醫院、看診,不論是神經內科、肝膽腸胃科,還是骨科等跑遍,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大病,但就總是這裡不舒服、那裡會痛。
最大的問題,就是精神愈來愈差,胃口也愈來愈小,動不動就容易發火,且還經常容易感到焦慮、不安和疲憊,睡眠品質也變得很差。
這些林林總總的情況對整個家庭的生活和關係產生了負面影響。婆婆愈來愈依賴家人的照顧,但對家人卻也愈來愈暴躁,這樣的矛盾讓照顧她的負擔顯得愈來愈重。此外,婆婆也感到孤單和無助,因為她無法像以前一樣自己照顧自己,家人更常常因為無法滿足她的期望而感到挫敗和沮喪。
雅琳和俊祈工作忙碌,又要照顧小孩,但婆婆身體不好,情緒波動也大,需要更多的照顧和關注,這讓夫妻倆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家裡的氣氛也不如以往的和諧。
雅琳一開始也很擔心婆婆,四處尋醫、求偏方,但或許是因為效果不彰,導致婆婆的抱怨越來越多,有些偏方甚至讓婆婆的健康狀況更糟,之後的日子基本上就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婆婆的狀況越不好,雅琳的心裡就越焦慮……一段時間後,婆婆開始會抱怨雅琳,雅琳對婆婆也開始有了怨言,生活中的一些衝突包含下一代的教養問題也開始有了分歧,婆媳關係幾近崩潰。
在一次晚餐時,婆婆無故說起雅琳和俊祈的感情問題,認為他們的婚姻不穩定,雅琳並沒有做好婚姻的準備。雅琳聽到這些話時,心裡感到很委屈,她嘗試解釋,但婆婆的態度讓她感到不被尊重。在之後的幾個月裡,這種不受尊重的感覺逐漸加劇,雅琳不再覺得跟公婆住一起,是件幸福的事了。上班已經夠她累了,下班回來不僅要顧孩子,更要看婆婆臉色、聽她抱怨,雅琳很清楚自己無法事事周全,於是決定只顧好自己的工作跟小孩,而不再時時遷就婆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俊祈竟暗示她不如辭了工作,在家帶孩子還能順便照顧母親。雅琳心裡想,光是現在婆媳之間已勢同水火,如果整天同在一個屋簷下,那大概會把自己逼瘋,更何況目前這個工作做得好好的,收入也不錯,要是不上班了,生活開支都得向先生伸手, 她可一點都不願意。於是雅琳要求俊祈也得想辦法照顧婆婆,更要顧及自己和孩子的需求。
幸好,雅琳跟俊祈的感情基礎穩固,兩人都不想因為這個問題影響婚姻,於是提議找個人來家裡陪伴婆婆,最好找個廚藝較佳的,能順便改善婆婆胃口不好的問題。
但要找到適合的人來陪伴婆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在婆婆的飲食方面,照顧的人要能夠根據婆婆的口味和身體需要,煮出豐盛又健康的飯菜,這點至關重要,因為飲食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影響健康非常關鍵的因素;其次,在婆婆的個人衛生方面,要能夠幫助婆婆洗澡、換衣服,確保婆婆的身體清潔和衛生,這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顧項目;還有在婆婆的生活環境方面,要能夠幫忙打掃房間,確保婆婆生活的環境整潔衛生,這對於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非常重要的;此外,照顧的人還要能夠提供婆婆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當婆婆情緒不穩定或抱怨事情時,需要耐心地聆聽,並 且給予她一些支持和安慰。
以上的這些條件讓夫妻倆在找照顧人員時陷入非常大的糾結,他們有嘗試過花多一點錢找外籍看護,然而有些外籍看護因語言的不便利,讓婆婆的脾氣更加的暴躁,加上三番兩次的換人更讓婆婆覺得自己是被丟給外人,讓雙方的關係一度降到冰點。
要跟情緒不穩定的婆婆相處,還要會做菜,而且想安排每星期一、三、五的下午來家裡,條件一多,能接或是願意接的人就一直找不到。最後,還是無意間在網路上發現有提供短期居家照顧服務的媒合平台,透過平台上的傳訊功能確認了照顧婆婆的需求都能被滿足後,成功預約到一位照服員邱姐,從邱姐的資料以及評價中,雅琳與俊祈發現不管是專業知識還是相關技能,邱姐都可以說是最佳人選, 因此接下來就看婆婆的意見了,畢竟之前的照顧人員都達不到婆婆的要求,讓她老人家非常的不滿意,雅琳與俊祈也擔心婆婆不高興、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跟婆婆說。
邱姐受過正式的照顧服務員訓練,也在養護機構服務多年,烹飪則是自己的興趣,擅長中西式點心,家常菜也很拿手。在接到這個案子之後,邱姐花了很多時間與雅琳溝通,她積極的去詢問婆婆在生活上的各種細節,以及婆婆的一些習慣與口味喜好,邱姐認為只有足夠的了解,在照顧時才能多站在被照顧者的處境想,而要想了解除了日常相處之外就必須透過不斷的溝通,所以她很積極的與雅琳和俊祈聯絡,而這也讓雅琳和俊祈很驚訝,因為以往的照服員就只是來上班打卡不會過問太多,也因此踩到了婆婆不少的雷點。邱姐說自己照顧過 一些脾氣不太好的長輩,要雅琳與俊祈放心把婆婆交給她,只要多準備一些食材,讓她展現手藝就夠了。
邱姐開始照顧婆婆後,家中的氛圍稍稍變好了一些。
邱姐每星期來三次,帶著笑容,先幫婆婆洗個澡、換衣服,再開始做飯。她煮菜的手藝也確實相當不錯,每次都會準備豐盛的飯菜,還會特別注意婆婆的口味和身體需要。
邱姐照顧過不少高齡患者,知道很多長輩都有胃口不佳的問題, 她常常嘗試做許多比較開胃的小菜,來增加他們的食慾,邱姐也非常重視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平衡。她會注意婆婆需要攝取的各種營養素,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等,根據婆婆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來調配食材和菜式。她會精心挑選新鮮、有機的食材,並選用健康的烹調方式,如蒸、煮、炒等,以保證食物的健康和美味。
其中婆婆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清炒山藥絲,以鮮嫩的山藥為主料,加入適量的蒜頭,經過簡單的清炒後,就能夠展現出山藥本身的甜味和脆爽口感,非常適合老人家的口味。邱姐在做這道菜時,還會加入一些瘦肉絲和木耳,增加營養價值和口感。這道菜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而且邱姐非常注重做菜的衛生和健康,使用的都是新鮮的食材和少量的油和調料。每次做完這道菜,婆婆都會吃得津津有味。
而且邱姐不但會做菜還擅長「說菜」,雅琳婆婆在吃這些佳餚或是小點心時,邱姐不時地在旁邊說故事,這道菜是在哪裡學的、那道菜有什麼由來,或是某個點心,是個得過獎的大廚發明的等等,讓婆婆吃得津津有味,也聽得津津有味,一邊聽一邊吃一道道菜就被婆婆吃完了,厭食的情況也愈來愈少,甚至每次邱姐來時婆婆還巴不得她趕緊下廚,其他的就都沒有那麼重要了。
婆婆也很喜歡跟邱姐聊天,邱姐更會耐心地聽她抱怨事情。除了照顧餐飲,邱姐會幫忙打掃房間,確保婆婆生活環境的整潔協助婆婆洗衣服、掃地、擦桌子等家務事。她會細心地確認婆婆需要的日常用品是否充足,如牙膏、洗髮精、肥皂等等,並且會幫忙購買和補充。如果婆婆需要出門買東西或去醫院看病,邱姐也會幫忙安排交通、陪同前往,確保婆婆的安全和舒適。
照顧婆婆的同時,邱姐也會和夫妻倆溝通婆婆的狀況,讓他們知道婆婆最近的身體狀況和需求。有時候婆婆會忘記吃藥或是療程,邱姐也會提醒她。邱姐更會關心婆婆的生活品質,例如婆婆的睡眠品質、飲食習慣等等,盡可能提供更好的生活照顧。
若是婆婆心情不好,邱姐也會在旁邊陪伴她,給予她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甚至在婆婆需要去看醫生時,邱姐也會陪同她前往,協助處理一些事務。邱姐和婆婆相處得相當融洽,她不僅滿足婆婆的生活需要,也提供給她溫暖和陪伴,讓婆婆感到很幸福、滿足。夫妻倆很感激邱姐的付出和照顧,讓他們感覺家庭更加溫馨和團結。
除此之外,邱姐更協助緩和雅琳婆媳關係,在照顧婆婆的同時,她常常誇婆婆有個好媳婦,雖然因為工作無法親力親為,但對婆婆花了很多時間跟精力。婆婆也知道,邱姐能那麼得自己喜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雅琳對自己的理解。只是雙方都不願第一個開口,和解也並非一蹴即成,而是需要雙方在相處與溝通之下慢慢一點一點的改變。
在邱姐無微不至地照顧、陪伴下,婆婆開朗不少,對雅琳說話的口氣也漸漸的沒像以前那麼尖銳刻薄。
之後,雅琳也向邱姐學了幾道小菜跟點心,她想知道究竟是怎樣美味的料理能夠讓刀子嘴又挑剔的婆婆能夠變成如今的忠實顧客,邱姐也毫不吝嗇的教導,每到假日時雅琳就會開始試著做菜來「孝敬」 婆婆,在美食的誘惑下他們婆媳之間的關係逐漸回溫,雅琳心中更不免的浮出了一絲絲的驕傲與開心。
雅琳不僅學習烹飪,還會主動學習適合婆婆的照顧方式,讓婆婆在感到舒適的同時也體會到她的用心。雅琳所做的一切不僅得到了婆婆的肯定和感激,也使他們夫妻之間關係更加融洽,兩人之間的信任和理解也逐漸加深。
家庭關係的和諧與否,對於每個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質都有極大的影響。婆媳是家庭中一個特別重要的關係,因為它涉及到夫妻與父母輩之間的和諧。如果婆媳關係良好,整個家庭的氛圍能因此更加融洽,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也會更加緊密。而現在能透過居家照護服務為婆媳、兩代關係搭起一座橋梁,讓曾經不可能解決的事情變成可能,未來也將不用再擔心。只要雙方都有心,並且用行動來表達 對彼此的關心和理解,就有可能創造出更和諧、美好的家庭關係。
本文摘自晨星之《分身有術的「新孝道」:家人照護的另一種選擇》
《分身有術的「新孝道」:家人照護的另一種選擇》
作者: 劉詩瀚
出版: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