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儀婷
有次在醫院做志工服務時接到一個求助,是協助一對老夫妻到門診區回診,當我到大廳正要尋找他們時,一眼便能看到人群中非常醒目的夫妻倆。看著駝背彎腰到只剩半人高,步履蹣跚的王奶奶以及因中風插著鼻胃管、尿管坐在輪椅,全身瘦到皮包骨且攣縮的失智王爺爺,難以想像他們倆需經歷多少困難才能抵達醫院看病。
健談的王奶奶告訴我,夫妻倆住在老公寓3樓,每3個月回診都要像打仗般折騰一次。早上6點開始準備,把王爺爺的早餐管灌飲品及藥物灌好,自己隨便吃點早餐後把藥物吃完,幫王爺爺的尿袋排空,換上外出服及新尿布,帶上一些乾糧跟管灌飲品,8點等著復康巴士的司機到家中協助王爺爺下樓,載著他們來到醫院。途經上班塞車潮,折騰40分鐘後才到醫院,接下來還要等醫院的電梯以及大排長龍的候診人數。
在陪他們到門診區時,81歲王奶奶與我閒聊,她照顧中風癱瘓的王爺爺十年了,兒子早在幾年前心肌梗塞過世,女兒則嫁到宜蘭並且長期洗腎,健康狀況比他們還糟。平時夫妻倆靠著退休金過活,但退休金只夠支付王爺爺的管灌飲品跟照護衛材,王奶奶的飲食都是里長跟街坊鄰居資助。王奶奶感嘆道:「自從3年前我的大腿開刀後健康狀況也變得很差,我照顧他顧得很累,幾度下不了床,曾經也想向新聞報的「長照悲歌」一樣悶死他,但想起他年輕時對我的好,我又下不了手。唉!要是有錢能請看護一起顧就好了」王奶奶輕撫著王爺爺的耳垂,這番話頓時讓我鼻頭發酸、眼眶泛紅。
我陪著他們直到王爺爺看完診已經是10點45分,我原以為陪他們領藥繳費完送他們上復康巴士後,我剛好也結束了今天的志工服務,沒想到王奶奶竟然說換她要看下午的門診,所以他們要找個地方休息順便幫王爺爺管灌午餐跟換尿布,通常下午4點多才會結束…。
老老照顧3大經濟危機
隨著人口結構改變,「老老照顧」已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挑戰之一。許多高齡者面臨著同時需要照顧自己和更老的家人的責任。這不僅是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壓力,也對家庭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老老照顧」常見會有哪些經濟上的危機呢?
老老照顧常面臨支出增加的經濟壓力。(圖片來源/freepik)
- 醫療與長期照護支出增加且看不到盡頭:高齡者的健康問題通常隨年齡增加而增多。隨著長壽成為常態,藥物、醫療輔助器材(如:輔具、氧氣機)及照護衛材(如:尿布、濕紙巾)費用只會越來越多。
- 退休金及存款不足以應付家庭支出:根據調查,一位高齡者接受長期照護(如:看護、日間照顧中心或復健機構)的費用每月多支出2.6~6萬元,甚至更多。許多高齡照顧者只依賴固定的退休金或有限的存款,要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還需負擔更老家人的醫療和照護費用,是無法完全負擔這些支出。
- 無法對未來的風險做準備:在沒有緊急預備金的情況下,當高齡照顧者遇到突發的醫療費用支出(如:手術或住院)或是失能失智也進入長期照顧的情況,勢必讓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整體來看,當面對「老老照顧」的各種挑戰時,優先處理的必定是提前進行高齡財務規劃,惟有提前準備,將財務妥善安排後,才能掌控自己的退休生活,並且有餘力面對照顧更老家人所產生的身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