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錄自《失智症的時代: 家庭與地區的重生》,作者是醫治失智症30年之久的吉水卓見醫師。文章以採訪形式呈現,透過吉水卓見醫師與社會福祉法人曉會的行政事務人員楊舒絢(同時也是本書譯者)對談,揭示失智症的感情、失智症患者的視野、各式各樣的妄想與其應對方式。以下對談,聽者即表示楊舒絢。
失智症也有「感情」
聽者:和我們能感受到幸福和不幸一樣,失智症的人們也能感受到感情嗎?
吉水:就我們醫師以及從事失智症相關工作的專家們所持有的概念來看,失智症患者雖然會健忘、記憶也會變得貧乏,不過他們是殘留著感情的。畢竟那是為了生存下去所需的基本條件。這種食物和行為是生存所必需的,是良好的食物和良好的行為。相反地,那種食物是有毒的、是對身體有害的,那個行為對生存而言是危險的、是必須避免的行為等,這些事情是以好惡的感情殘留下來的。喜歡和討厭這種感情是會保留很久的。所以在對待他們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弄錯處置方式。基本上他們還保留有感情,強迫他們做出他們討厭的行為或是不太喜歡的行為時候,他們是可以本能地感受到這些行為的。所以對失智症的患者而言,這是非常不好的處置方式。例如,即使是出自自己的好意,從失智症患者的視野之外,特別是從他們的背後大聲地向他們打招呼,或是催促他們做什麼行為的話,患者就會覺得被攻擊、被指責,於是他們便會本能地感到害怕。因此人性照護法是相當重要的。
聽者:為了接納失智症,我認為有必要明確認識到失智症這種疾病,在這種情況下該去哪裡就診才好呢?
吉水:雖然在50、60年前是在精神科處理失智症(當時稱作痴呆症或老人痴呆)的,不過在日本社會,有許多人都對精神科或精神病院抱有偏見,或是處於內心門檻較高的情況。我想現在也還是有許多人會相當抵抗去精神科就診。因此,現在變成要去內科的醫療機構就診了。隨著少子高齡化的發展,設立了名為「老年科」的診療科別。也就是gerontology(老年學),日文則翻譯成老年科,是特別診療老年人的診療科別,與小兒科形成了對比。而且又因為少子高齡化,有許多內科都逐漸變成了老年科。
聽者:原來有老年科這種地方啊。
吉水:沒錯。不是老人科而是老年科。不過,我認為實際上就是內科。另外在制度方面,有個名為橘色醫師的失智症諮詢醫師制度。我也是屬於橘色醫師的其中一人。只要有失智症的疑慮,就可以去內科、精神科、老年科就診,所以我們召集了失智症專家制定了橘色醫師制度。橘色醫師除了在地方自治體展開活動以外,也會在醫院或診所進行標示。為了能讓失智症患者到橘色醫師那裡接受診療,我們以醫師會為中心訂定了制度和措施,要是所有患者都能好好利用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聽者:也就是說,只要身邊的人有失智症的疑慮,就可以去有橘色醫師的地方就診對吧?
吉水:沒錯。首先先診斷是否罹患有失智症,如果是失智症的話就可以繼續治療了。
在失智症患者的視野中
聽者:和失智症患者接觸時,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呢?
吉水:在失智症成為了問題之後,就出現了許多處置方法。舉其中一例來說,有個東西叫做「人性照護法」。我自己在擔任理事長的時候,一直纏著醫療法人茜會、社會福祉法人曉會說要引進人性照護法,不過因為我實在是太過執拗了,感覺我實際上只引進了一部分而已(苦笑)人性照護法的基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對方相同的視線、相同的姿勢來對待對方。具體來說,醫師和患者見面的時候,一定要以相同的姿勢來對待對方。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因為患者的視線範圍變狹窄了,所以一定要在對方的視線範圍內和他說話才行。比方說如果從側面、後面或是上方與患者說話的話,是會讓患者感到害怕的。我們必須要理解即使我們是出自於善意地去拉患者的手或是推他們的肩膀,患者也會感受到恐懼。雖然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卻很難做到。即使照護人員是出自於善意,但身為動作接受方的失智症患者會不知道自己要被帶去哪裡,因而感受到恐懼。
正確的處置方式是幫助並溫柔地對待他們。如果不進入到患者的視野範圍內,他們是不會理解我們的意思的。以同樣的視線、姿勢進入患者的視線範圍內,讓對方可以慢慢地理解。如果可以的話,需要一邊取得對方的同意,一邊進行行為。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能夠理解「我不會傷害也不會強迫你喔!」的這件事。社會需要去理解。這就是人性照護法的基本。除此之外也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照護方法。
聽者:我認為照護設施或許會有暴力、心理虐待(惡言惡語、無視)等情況。您有什麼應對措施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嗎?
吉水:我認為需要去理解才行。
聽者:您是說去理解患者嗎?
吉水:會發生這種情況代表沒有確實理解該如何對待患者。最重要的就是實踐。這對看護系的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聽者:也就是說,活用研究大會等活動,一邊學習一邊理解、實踐是很重要的事情對吧。您認為看護師和照護人員在對待患者時,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吉水:我認為果然還是得學習失智症和失智症患者的症狀、心理、行動、治療、處置、照護等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要去理解。不過,這會發生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會花費許多時間。對於失智症患者而言,他們不太有關於時間的概念。不過,進行看護、照護等處置的人們卻具有時間這個概念。他們必須在工作時間內完成工作才行。因為不是24小時都在患者的身邊,所以當他們認為他們必須要在工作時間內進行處置,並且完成這些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生問題。雖然需要花費時間,不過照護人員只要在初期的階段和失智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信賴關係)的話,在長期的照護當中,就不會發生B.P.S.D.(周邊症狀)、拒絕、反抗、逃避等情況了,從結果來看也能節約時間。不過大部分的醫院管理人員等人都會因為受到時間的束縛,偶爾也會出現無法實施良好處置方式的情況。設施越大就越是要優先管理才行。
聽者:不常聽到B.P.S.D.(周邊症狀)這個用語呢。
吉水:雖然一般人可能不太常聽到,不過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照護人員(醫療、照護、看護人員或家人)而言,這個名為B.P.S.D的東西會成為很大的負擔。此外,這不僅會給照護人員帶來痛苦,也會給失智症患者自身帶來痛苦。
失智症的症狀本來就分成了「中核症狀」 與「B.P.S.D.(周邊症狀)」這兩大類。所謂的「中核症狀」就是因腦部的神經細胞壞損而直接引起的症狀。具體來說就是以健忘為首的認知功能下降,或是不淸楚時間和地點、說不出話等的症狀。如果是失智症的話,就一定會發生這些症狀。
另一方面,因為B.P.S.D.是與那個人所處的環境、人際關係、性格等種種原因所引發的症狀,所以每個人的表現方式都不同。即使同樣都是失智症,既有幾乎沒有B.P.S.D.症狀的人,也有相當嚴重的B.P.S.D.症狀的人。
因此,確實理解B.P.S.D.並且適當地應對、處理,對照護人員還有失智症患者而言,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聽者:B.P.S.D.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呢?
吉水:由於B.P.S.D.的症狀有多種樣貌,所以我無法在這裡完全敍述,不過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心理方面的幻覺、妄想、抑鬱、不安等症狀,還有在行動方面對他人身體的攻擊性、徘徊、緊張等症狀。
B.P.S.D.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會有「東西被拿走的妄想」,據說這症狀多出現在女性身上。這是被害妄想的其中一種,是會控告他人偷走自己重要物品的症狀,大多都是說錢包、現金、存摺、寶石類等財產相關的物品被人偷走。
之所以會發生「東西被拿走的妄想」,是因為在記憶的障礙中,忘記自己把重要的東西給收起來了。然後,判斷自己找不到東西是因為被人偷走了。另外,我認為這和患者原本的性格和生活背景等社會因素有重大的關係。
當失智症的患者控告東西被偷走時,最重要的是先眞摯地面對他。即使知道那是他的妄想,也最好不要否定他本人的訴求。要站在遇到困難的對方的立場上,以帶有同理心的態度聽他說話。最重要的是努力讓本人冷靜下來,因此陪他一起找東西等的行為也是相當重要的。
產生B.P.S.D.的心理背景
B.P.S.D.是什麼?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
‧在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所提倡的概念 ‧失智症患者常見的攻擊性、沉不住氣、焦躁型興奮、抑制力減低、幻覺、妄想、抑鬱等症狀 ‧與認知功能障礙相同,或者比該障礙更嚴重的日常生活上的障礙,成為照護人員的負擔感增大、患者早期進入設施治療的原因 ‧雖然失智症本身和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相當困難,不過BPSD是有可能預防、治療、控制的,這點相當重要 |
徘徊的情況
「該去公司了……」 「該帶狗狗去散步了……」 「想回自己的家」 ~把已經去世的父母所居住的房子或老家想像成自己的家 「忘記自己要做什麼了……」 「要上廁所卻找不到廁所在哪裡」等等
拒絕洗澡的情況 ‧「脫掉的衣服會不會被偷走?」 ‧「不好意思讓大家看到裸體」 ‧「浴室裡有幽靈」
拒絕短期入所的情況 ‧「是不是想趁自己不在的時候外遇」 ‧「不想被人嫌麻煩」 |
▅ 各式各樣的妄想與其應對方式
各式各樣的妄想
<伴隨失智症的妄想> 東西被偷的妄想: 找不到所以懷疑「被偷走了」 誤認妄想: 把家人誤認成別人 嫉妒妄想: 「丈夫與其他人同床共枕」
<伴隨憂鬱症的妄想> 慮病妄想: 「自己患了重病」 自責妄想: 「自己造成了家人的麻煩」 貧窮妄想: 「繼續續這樣下去的話家計就會崩潰」 |
應對方式
<關於東西被偷的妄想> ‧首先要去理解遇到困難的本人的心情,並對他抱有同理心~不要一昧的否定 ‧和他一起找東西~盡量讓本人自己找到
<關於嫉妒妄想> ‧注意不要做出令人懷疑的舉動 ‧理解解對配偶的自卑感是來自於根本上的,和本人說話的時候要尊重他、維持他的面子
|
本文摘自白象文化出版之《失智症的時代: 家庭與地區的重生》
《失智症的時代: 家庭與地區的重生》
作者:吉水卓見
譯者:楊舒絢
出版:白象文化
延伸閱讀
好說歹說,就是拒絕洗澡──最好的失智照護,是好好了解他過去的生活
「在生命中共舞,在回憶裡擁抱」以表演藝術相伴的失智照顧歷程——專訪八月表演工作室安德森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