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過,那種身處人群,卻依舊感到孤離的真空?
你是否曾有過,無法傳達真意給他人,因而不被理解的失落?
這樣的心境,似曾相識嗎?
很多時刻,我們把這種感受說為「自己與社會產生疏離」,文藝些的管這叫做「過於喧囂的孤獨」,然而其實,在很多人身上,我們有另一種說法,經歷這種狀態的人們,直白的分類,我們稱──「失智症」。
創齡精神──跨領域藝術合作
近年來隨著整體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程度提高(還是其實沒有?),有人主張應改稱「認知症/認知障礙症」,更名與否談起來又是個沒日沒夜的踏雪尋梅,但我們仍舊要聊關於失智症,不過是從藝術聊起,好好欣賞一齣劇──《在遺忘之後The Nature of Forgetting》(後簡稱《在》)。
至今看了幾場藝術節的演出,不知道是否「創齡魂」太深植,覺得有好多表演都暗藏了關於「創齡的彩蛋」,又或是說,藝術本就是創齡的心臟。
這齣由英國「重現劇團(Theatre Re)」即將於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的作品,也是今年的「歌劇院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2019NTTTIFA)重點(必買)節目;「重現劇團」名聞遐邇的除了獨樹一格的演繹形式之外,另外讓人驚喜的地方是,他們向來在文本構思期間,就熱愛促成跨領域的合作:
為了創作這齣戲,我們和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凱特.傑弗瑞(Kate Jeffery)合作,以記憶、失憶方面的研究作為探討的基礎和根據。此外,我們也訪問了老年人和失智症患者,以結合科學和真人經歷。
畢竟,我們的劇作要談的並非失智症,而是生命的脆弱,還有我們記憶消逝後會留下那種永恆的『什麼』」,劇團創辦人Guillaume Pigé說。(同時也是此戲的導演兼演員,而且,很帥)
你還記得回憶中的滋味嗎?
什麼樣的景象是你認為將永遠不會被自己遺忘的?又或者說,什麼樣的感受,至今仍會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刻,悄悄襲來……對於劇中的男主角,患有早發性失智症的Tom而言,隨著症狀的影響他開始喪失如穿衣套袖的能力,但真正在他心中無法被遺失的是:
童年上學前,幫忙自己整理頭髮的那股媽媽的味道、課堂上小考時老師來回踱步的「逗逗」聲、與好友相聚必須扯大嗓門咒罵工作的酒吧,還有緊張到要胃潰瘍的結婚當日……
四名演員、四張桌椅,當名為「記憶」的魔法粉撒下,時間和空間開始變形、轉換:時而學校、時而單車飆逐、時而與愛人共舞,Tom在不同階段的回憶中交替來去、穿梭於時間的流動之中;台上四位演員豐富的神情、明快的肢體展現,搭配精心設計的現場音樂演奏,或許你會感受到,原來,Tom就是我們自己。
「失智症的人們,他們依舊是『人』,有著自己的故事、性格與生命歷程,他們仍舊是獨立的個體,而且都是獨一無二。他們需要的只是,像個『人』」一樣被對待著,持續參與社會」 ──Carey Mulligan(英國演員)
在記憶的場景裡,臨去學校前媽媽的親吻、結婚當日的整裝,Tom都不再穿錯袖子,他仍依舊是那個會隨音樂擺動起舞、為愛情狂喜為友情奔馳的自己,這是Tom的故事,一位和你我一樣的──人。
【歌劇院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
重現劇團《在遺忘之後》
時間:4/27(六)14:30、19:30;4/28(日)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節目介紹:http://www.npac-ntt.org/npacnttprogram?uid=14&pid=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