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盧怡方
隨著時代演進,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改變,舊時居住與活動空間有消失與沒落,但也有翻新和重建。地上景物持續變動,居民遷徙來來去去,有趣的是,曾發生過的事都會留下足跡,足跡被記錄下來寫成故事,成為世代傳承的養分。
有些繪本,述說一個又一個的地景故事。透過溫暖易讀的文字與虛實交會的圖像,轉化悠久的歷史,重現消失的地景,牽引出人與人、人與環境的深刻情誼,將從前的美好保留下來。熟齡讀者閱讀時,不僅能穿越時光,重溫回憶;還能透過分享,將寶貴的生命經驗傳承給下一個世代。本週「後青春繪本館」以台灣的空間場域作為選材,內容包括文學、土地與建築等主題,邀請熟齡讀者透過閱讀繪本,一同穿越時光,走進老回憶。
《寵物離家記》
故事以台北市紀州庵古蹟周邊的城南文學作品為創作背景,借用作家王文興《家變》中父親離家的情節,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轉化為一群寵物離家的經歷。透過主角小莉奔走大街小巷尋找寵物的過程,帶領讀者進入半世紀前的城南街景。繪者參考老照片紀錄的街道圖與實地踏查的田野採集,運用空間的虛實交錯,重現一個個文學場景。
熟齡讀者能在圖文中重遊牯嶺街的舊書攤;漫步在《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裡的鐵道碎石旁;穿梭於房慧真〈百花深處〉的巷弄間,還能讀到余光中的〈月光曲〉、徐鍾珮的〈發現了川端橋〉和覃子豪的〈川端橋〉,最後跟著小莉回到《家變》中的場景─紀州庵。這些文學作品所描繪的城南文學風景,轉化為繪本的圖像,讓讀者感受到文學與真實生活緊密連結著。
讀完繪本,熟齡讀者還可以身體力行,跟著繪本進行城南戶外走讀,親自走在王文興於〈欠缺〉一文中描述的同安街上,體驗作家筆下描寫的環境氛圍。此外,或許從前你曾在台北城南這一地帶生活,還曾搭乘行駛在「萬新鐵路」上的火車(全線於1965年停止營運),趁著這趟繪本走讀之旅,除了舊地重遊,也細細觀察過去和現在的地景經過哪些轉變?給自己一段心靈沉澱的靜謐時光,重新整理生命裡的重要回憶,充電之後再出發。
《回家》
你曾到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運動、散步或野餐嗎?你還記得這裡曾是建華新村及岳廬新村兩個眷村,合計居民人數多達數千人的區域嗎?
作者身為外省第二代,從小聽父母訴說從中國逃難到台灣的過程。在自身求學階段,生活就圍繞著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周圍,看著它從眷村時代,地上景物交錯著高級日式平房與鐵皮木板搭建的破落房舍,到屋舍全數拆遷後,改建為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雜揉著對歷史與環境的省思,作者寫下這個故事。
以一株荔枝老樹的視角訴說60多年來的大時代演變。作者擅長用圖像說故事,翻頁間看見太平輪承載無數離鄉之人,這群人在新的土地上搭起臨時家園,隨著時間過去,他們在這裡安身立命。村子裡有許多時代縮影的符碼,像是「反共抗俄」、「保密防諜」、「護我家園」和「捍衛土地正義」等標語,無聲地記錄著社會意識的轉變。原來熱鬧的村子,鄰居圍在一起看棒球比賽的電視轉播,熱絡的人際互動隨著房舍傾頹、人口搬遷,逐漸沒落,一個時代宣告過去。
透過一棵扎根公園裡的老樹,講述上個世代的故事,將歷史的悲歡離合綿密編織進繪本的圖文裡,牽引出熟齡讀者年輕時代的回憶。更希望藉此故事,邀請熟齡讀者分享更多自身的生命經歷,在傳承與交流的過程中,成為新世代最重要的創新基礎。
《雞蛋花》
台南市北區公園路的321巷藝術聚落,早期是日治時代的官舍群。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官舍群附近蓋起了宿舍,後來借給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現成功大學)作為教授宿舍。自2013年起,台南市文化局提供給藝術團隊進駐管理,繪本作家在駐村的過程中,以院子裡一棵雞蛋花樹為發想,創作了這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無意間遇見雞蛋花的守護神─花子。花子帶著他,穿越時空,來到西元1945年。如同電影般,從日治時期,日本人在院子裡種下雞蛋花,後因戰敗離開;到國民政府遷台,阿兵哥暫居在這裡;多年後,香港教授夫妻在此定居,隨著孩子長大離家,老夫妻也搬走了。作者在充滿溫度的圖文敘事下,帶著讀者走過日式官舍群的興衰,也讓讀者看見各時代的居民對「家」的深刻情感。
隨著歷史的演變,位於台南的日式老屋不斷轉變其存在的意義,但唯一不變的是雞蛋花樹的守護,在春來秋去的歲月中,帶著溫柔凝視的目光,守護著這片土地,一如每一位熟齡讀者守護家園的信念。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盧怡方
喜歡看繪本、說故事和寫故事,經常拖著一卡皮箱到處說故事給大人、小孩聽。最近發現為家中長輩說故事,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即使到頭髮花白那天,都有人期待我繼續為他們說故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