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靜容
跟一群孩子講完一則手足故事後,我閒聊起關於我妹妹的一些趣事。忽然一個小女生睜大眼睛驚訝表示:「妳怎麼可能有妹妹?」
我了解她為何如此難以置信,因為這位小女生最近剛升格當「姐姐」,她心目中的「妹妹」是襁褓中的小嬰兒,因此驚訝於眼前這位髮禿皮皺的阿婆竟然也有「貝比型」的妹妹!
一開始孩子總是用自己的眼界來丈量他們周遭的一切,這種感知時間長度的能力除了隨成長變化外,熟齡如你我的現身說法遂顯得格外重要,跟孩子說說自己一生的故事吧!
怎麼敘述呢?
「爺爺奶奶,為什麼你們的頭禿禿的,皮膚皺皺的呢?」
繪本《精采過一生》一開場,右側兩個露出狡獪眼神的孩子對著左側一對皮弛肉垂的長輩這麼問。
長者回答太有智慧啦!
「我們出生的時候,也是頭禿禿的,皮膚皺巴巴的。」
不正是如此嗎?生命原來就是一個循環的圓呀。然後呢?爺奶發揮本事訴說自己的成長歷程:流口水、打飽嗝兒、練習坐馬桶、說話……,一直到上學。這段敘述很重要,讓隔代瞬間拉近距離。
生命如一把長尺,用故事捲成圓筒狀,讓孩子同時看見了生命不同階段的各種樣貌,於是對「活著」便產生了時間的長度與深度。誠如心理學家艾力克森(Éric Erickson)說的:「如果看見老年人能死而無憾,年輕人就能生而無懼。」
兩位長者繼續描述他們在不同年紀玩著的不同遊戲,嘗試刺激的事,跟不合適與合適的人戀愛,直到踏出校門、進入職場、遇見真命天子(女)。這一連串的描述搭配了芭貝.柯爾(Babette Cole)誇張幽默的插圖,隱約傳授說故事心法:口吻、內容雖愚蠢但有趣,重要關鍵即點到為止。
卡繆說:「一生就是我們所有抉擇的總和。」我們一路走來,面臨過哪些兩難時刻?孩子學到的不只是方法,還有你我對生命仍保持熱力的精神。
配合英文書名〈Drop Dead〉—有「暴斃、猝死、突然辭世」等意思,藉此細品書中所描繪的每一段經歷,無不透露了生命的真實—「我們都是隨時貼著死亡活著的」。細瞧圖畫:嬰兒推車自坡頂滑落、在不適當地點偷抽煙、樓頂天台的狂歡、馬戲團似的養育子女……是啊!每一刻都充滿危險,也因此活著的每一刻都是奇蹟。然而,爺爺奶奶在他們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忘性優於記性之後,仍會嘗試新鮮事物,直到「碰!」跟大家一樣死翹翹。
這正是我們要留給後代的禮物—「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如是說。
「碰!」死翹翹之後呢?
巴貝.柯爾為這本圖畫書留下幽默的一頁。快去找這本書來翻翻,並試著練習說說自己的故事,「將過去、現在及未來重新編織成一前後連貫、生動盎然的個人神話」(出自心理學家丹.麥克亞當斯Dan McAdams),然後,說給孩子們聽。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朱靜容
一種笑得很天真,想得很複雜的外星生物。降落地球後讀了法文系,做過電視節目企劃,編過報紙,主持過廣播,寫過歌、拍過戲…突然,五十歲後跑去法國遊學11個月。現在,一邊讀書、說故事,一邊等待母艦,有一天將重返B612號星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