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夙越,圖片提供=青新友善農業生產合作社
當你旅行到某個地方,深受當地吸引,是否曾有過一種念頭,想說乾脆搬到該地居住?年輕時可能因為工作、家庭等因素,必須留在城市打拚,但是當過往的羈絆不在,面對第二人生的開展,選擇留在熟悉的舒適圈?或是跨出去移居生活?不用急著下決定,不妨先嘗試歡迎熟齡族的「打工換宿」方式,感受自己的心之所向。
移居造就環境善循環
當年,內心懷抱著農夫夢的陳淑慧,面臨父母退休後的生活安排,於是帶著家人及愛狗來到苗栗公館鄉,落腳於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石墻村。
公館鄉盛產紅棗,陳淑慧從成為新手棗農開始,轉眼超過十年的耕耘,克服紅棗病蟲害,放牧雞鴨幫忙除草,成功轉作有機紅棗,創立「棗道24K」品牌,也影響在地農民嘗試無毒種植。動物、植物都在友善環境的對待下長出新貌,人也在生態鏈中得到豐富滋養。
陳淑慧希望可以做得更多,黃金小鎮社區裡荒廢已久的老屋,該如何保存活化?她組織跨領域團隊租下老屋改造成餐飲店,度過初期摸索階段,後來找到與土地連結的手作豆腐,使用國產有機黃豆、天然鹽滷做出豆製系列小食。
如今位於穿龍圳上的老屋已煥然一新,品嚐豆腐的人流與圳流一樣生生不息。「穿龍豆腐坊」立穩根基之後,團隊又租下斜對面的老屋,改造成「94友善小鋪」,把在地農產品向外推送。
街區老屋再生,為沉寂已久的地方注入活水,激起連串漣漪:召喚青年返鄉,復興台灣雜糧,退休宜居等,還釋出打工換宿的多元體驗,讓想移居的熟齡族,可以先試水溫。
穿龍豆腐坊店長現身說法
現任穿龍豆腐坊店長的陳又睿,原來是基隆人,多雨的海港氣息與陽光明媚的公館鄉在氣候風土上南轅北轍;而從事電子業近三十年的工作經驗,更是與豆腐店沾不上半點邊。
過去因為工作關係,獨立的陳又睿其實跑遍大江南北,待過台北、廣州、上海等地,移居對她而言並非難事,至於截然不同的新工作,她反而把累積的人脈與做事經驗,運用在接手時仍處虧損狀態的豆腐店。所幸在她的努力之下,豆腐店的好很快廣為人知,終於轉虧為盈。
人生不設限反而無限
陳又睿秉持著認同的好事就去做單純想法,不在乎做什麼,反而迎來精彩新生活。
「我認為善待土地是好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也有遇到挫折、負面批評等,但是夥伴們有共識,大家才能走到現在。」結束電子業工作後,在陳淑慧的邀約下,她先是到農場打工,後來豆腐店缺人管理,她轉任店長職務,一做就是好幾年。
陳又睿笑說店長其實就是打雜的,內場由兩位師傅負責用天然海水副產品鹽滷手作豆製品,她負責外場及一些訂單送貨等瑣事,不定期會帶領來訪者體驗豆腐DIY 課程。
每一次的課程,學員都像種子一樣撒向社區,穿龍豆腐坊自我期許不只是提供美食,還肩負默默孕育飲食文化的幼苗。「吃新鮮、吃當季,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陳又睿想跟大家分享從農場到成品的完整概念,有興趣的熟齡朋友,可以規劃至少五至七天來此體驗,參與農場與店鋪的工作。(更多精彩文章,請見《安可人生》最新刊22期/12月號雜誌)
對打工換宿體驗農村生活和店鋪工作有興趣者,歡迎洽詢:0917-501-505 梁佩玲
延伸閱讀
退休移居不需要砸大筆老本 我們參考瑞士”照護農場”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