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當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今年將從7月20日初伏開始至8月18日末伏。中醫師全聯會今(7月17日)舉行「夏日熱貼‧驅寒養生!三伏貼全民開貼」記者會指出,研究證實,三伏貼透過調節發炎因子改善氣喘患者呼吸功能,平均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上升13%、氣喘惡化風險下降60%,也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相關症狀,下降40-50%復發率,提升生活品質及身心狀態。
中醫「冬病夏治」,三伏天時會將辛溫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等製成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將夏季能量儲存體內,冬季釋放並發揮療效。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張絜閔主治醫師指出,三伏貼主要適用於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及體虛易感冒者,尤其適合兒童、虛寒體質及銀髮族群。將逐痰、溫陽、通絡的中藥材研末後,調製成膏狀敷貼於特定穴位。

三伏天時將辛溫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等製成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圖片來源/中醫師全聯會)
貼敷期避免辛辣生冷飲食
成人敷貼時間為1至2小時,兒童0.5至2小時,依各家醫療院所配方不同,而有敷貼時間上差異。但貼敷期避免辛辣、生冷飲食,貼後局部發熱、微刺感皆屬正常現象,但三伏貼並非人人適合,孕婦、嬰幼兒、過敏體質者以及皮膚有損傷的人應避免使用,建議仍需中醫師評估。
根據2006年一篇台灣的研究,三伏貼治療一週後及一年後,分別有45.7% 及59.1% 的患者覺得治療有效,超過40% 的患者覺得除了黑眼圈以外的過敏症狀皆有減輕,其中又以小於19 歲的患者及氣喘患者療效較佳而有顯著差異。2023年也有國際期刊指出三伏貼對於氣喘患者的療效比較,可看出貼12個穴位的效果比貼6個穴位的效果大、貼4小時的效果比貼2小時的效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