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德森|八月表演工作室導演
「Let’s go!Dear」是我們今年共融藝術計畫的名稱,也是一種行動口號,來吧!親愛的,我們一起做些好玩的事,別讓失智症影響我們的美麗人生。
八月表演工作室今年共融藝術計畫為「Let’s go!Dear」。(圖片來源/八月表演工作室)
這次我們邀請失智症者、照護者,以及一般民眾一同參與藝術創作課程。我們相信:藝術,不只是年輕人的事;它可以成為每個人與生命對話的方式,創造短暫的永恆,填補記憶消逝的縫隙。
本次邀請失智症者、照護者,以及一般民眾一同參與藝術創作課程。(圖片來源/八月表演工作室)
從孫子的角色,到照護者的覺醒
我從小和阿嬤一起生活長大,三十年的相伴,是我人生中很深的養分。當她罹患失智症後,我第一次開始思考什麼是「陪伴」,什麼是「記得」。那段時間,我成了她的主要照護者,也重新感受到「時間」與「情感」的重量。
這樣的生命經驗,成為我展開劇場創作《親愛的陌生人》的起點——從2021年開始,我透過展覽與演出,在板橋435藝文特區的小型空間與觀眾相遇。場場爆滿,很多人從外縣市特地北上來參加,那時我才有更深的發現,原來「失智症」這個議題,觸動著這麼多家庭的內心。
陪伴與照顧失智症的阿嬤,開啟《親愛的陌生人》劇場創作。(圖片來源/八月表演工作室)
當藝術走進失智症家庭,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病症,而是人
2022年,我們首次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共融藝術」專案的補助,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展開共融藝術計畫。我們走進瑞智互助家庭帶領藝術課程,邀請失智症者與照護者參與,也讓專業表演者走進他們的世界,聆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把我們的專業分享給不同族群的夥伴。
2022年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走進瑞智互助家庭帶領藝術課程,邀請失智症者與照護者參與藝術計畫。(圖片來源/八月表演工作室)
2023年我們發表了「親愛的陌生人2.0」舞台劇演出,帶領失智者與照護者共同參與演出,但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場「表演」,而是一場與失智者「共同生活的練習」,我們創造了一個不同型態的劇場空間,也讓年輕的劇場工作者,有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
「親愛的陌生人2.0」舞台劇演出,成功帶領失智者與照護者共同參與演出。(圖片來源/八月表演工作室)
2025年《來吧!親愛的》全能家庭藝術共融計畫,這一次我們預計要帶領五組失智家庭,再次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招募有興趣的成員來參與,共同製作服裝,設計屬於自己的記憶衣裳,以及自畫像創作,畫下自己記憶中的樣貌與生命故事。並預計在今年九月響應國際失智症月,於全台灣北中南,舉辦分享會,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的最新消息。
2025年《來吧!親愛的》全能家庭藝術共融計畫,預計要帶領五組失智家庭,於全台灣北中南,舉辦分享會。(圖片來源/八月表演工作室)
有時候,面對老去與遺忘,我們不需要用力記得,而是靜靜陪著對方走一段——在畫筆、在布料、在舞台上,留下彼此曾經走過的痕跡。
這就是藝術能給我們的溫柔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