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崇鳳
好不容易,才回頭凝視原鄉,明白自己是誰。旅居花東九年後,返鄉美濃,書寫是貼近自己的秘密。散文與專欄散見各副刊與雜誌,著迷於探索人與土地、文明與自然的連結,著有《聽,故事如歌》、《我願成為山的侍者》、《回家種田》、《女子山海》等書。鍾愛登山、吟唱與自由舞蹈。寫作為職志的同時,也兼自然引導員和肢體開發導師,在家則為一名料理雜務的農婦。
2023年4月,南方苦盼無雨。屏東六堆忠義祠春祭大典,主祭者和禮生手持清香,在忠勇公王前一拜再拜——春祈,但盼風調雨順。傳統三獻禮過程中,美濃客家八音團沉默安坐於廟宇旁,逢巡禮便聞八音響起,嗩吶吹奏,或有簫音,二弦伴隨,那敲打鑼鼓的,是個男孩。據聞十四歲,年紀小小,願習八音,有模有樣。客家傳統祭儀而今罕見後生參與,這四人一組、淵遠流長的樂聲已愈來愈少見,不受年輕人歡迎,殊不知,是年輕世代不明白客家八音的深邃與美,此後若正式祭典場合沒了這種聲音,春祈、秋收、神明生、還神……沒有自己的聲音,像主子失了嗓子,喊不出真名:客家。
八音響起好事來了
談及八音文化的沒落,美濃客家八音團團長謝宜文老師在午後的風中長嘆兩聲,我聽及,忙不迭以青年之姿,分享自己與八音之間那薄弱的連結:童年逢年過節回鄉,大清早會被廟宇響亮的嗩吶聲吵醒,而聽聞八音吹奏,多在祖輩的喪葬儀式。此後,聽聞八音會怕,因那令我思及死亡與衰敗,八音之中,可能間雜哭聲。
不是這樣的。早期客庄只要出現八音,就代表「好事來了」!婚宴、廟會、慶典等,都少不了八音。古時孩子聽聞八音便感覺熱鬧以及聯想到豐宴,八音的存在深刻伴隨客家人耕種勞動的時令節氣(春祈秋收)與生命禮俗(婚喪),其反應與神明間的關係,農閒時,在禾埕、廟前或門樓前玩彈;農忙之際,插秧前祈福、秋收後答謝豐年……,嗩吶和弦音幾乎成為庄民念及時序與大事的標記,猶如代表祈願和祝福的天然背景,樂聲照護著對天地傳達的敬意,伴隨歲月,行客庄千年之路。
而今卻不一樣了,我輩青年不懂躬耕,離土地和節氣愈來愈遠,不需春祈秋收、甚少拜神。結婚時選擇穿西裝與白紗走紅毯,搭配西樂、國樂或流行音樂。八音是什麼呢?即便下鄉巧遇廟會,可能播放八音錄音帶,音質不佳令人難耐,電音比八音更令人印象深刻。傳說中客家八音之美在哪?
謝老師笑了,顯然他與我之間,處在同一個美濃卻在不同的思維星球上。這便是美濃客家八音團,長年來在各方推廣和在地傳承不遺餘力的原因。
化零為整再出發
2005年,以鍾雲輝為首的客家八音團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協助下,到法國巴黎參加「想像藝術節」。隔年,謝宜文思及八音文化的傳繼,著手整合以登記團名——跳脫過去習以嗩吶手之名為主而改以地域名為主的八音團,「美濃客家八音團」誕生了。2006年先經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傳統表演藝術——客家八音」的文化保存者;而後2016年文化部審查通過,正式授證為國家級「重要傳統藝術『客家八音』」的保存團體,也就是所謂「人間國寶」。
在美濃,有六、七個八音團之多,儘管藝師會老會凋零、儘管傳統逐漸式微,卻仍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而各領風騷。客家八音的需求最初始於婚喪喜慶與歲時祭儀的「民生」,在戶外或半開放場域間演奏,走過市場直直落的八九零年代,於現代登堂入室為「藝術」。
美濃客家八音團始終不放棄繼續耕耘,時代不一樣了,不能只待他者來請(接場),還得要以研究者、教育者之名持續精研,向政府部門寫計畫支持。年輕時即隨老同學吳榮順一同做客家八音田野錄音與攝影的謝宜文,本是單純的小學教師,未料到日後會一頭栽入八音演奏與教學之路,如同鑽研自身客家血液裡的文化之路。
習藝之途漫漫,美濃客家八音團打破舊有藝師主導的演出機制,創生教習相長的傳承班,若未逢演出,每周日早上於福安國小旁的社區活動中心內練習,有外地來的,也有在地的成人或孩子。無論是誰,有什麼樣的音樂背景,都得放下固有的樂器或底子,化整為零,重頭開始學習八音。
傳承是不息的使命
早期八音教學無譜,無規格化排練,心口相傳的技法是現代學生難以想像的,若非長年跟著老師觀察臨摹,身歷其境、累積經驗、心領神會,難以堆疊出與樂器和儀禮間的默契。於是能留下來的學生,少之又少。而今美濃客家八音團不求培育出高水準如老藝師的人才,只要有心,即使是學子,也有機會跟著大街小巷作場或演出。在地如美濃國中、福安國小……都有學生來團練。
傳承,幾乎成為美濃客家八音團的使命。
難道近年美濃當地的婚嫁儀禮中,真的沒有人請八音作場嗎?「沒有啊!」謝老師語重心長不無焦慮。
客家人娶媳婦有「敬外祖」的習俗,以表對母系家族之感念。在兒子迎娶祭祖時,拜神之外,會敬外祖,外祖敬完才敬內祖。外祖指母親、祖母、曾祖母的娘家祖先。傳統上,不論外祖家有多遠,客家八音團都會跟著新人的父母親到場,相隨伴奏直至儀禮結束。
曾經,吳榮順老師與美濃客家八音團相約,立定志向,該年至少要作三場的「敬外祖」。誰知根本沒有人要請,即使有主婚人想請,也會遭年輕新人所拒。謝老師急啊!美濃客家文物館便有夥伴張貼網路宣傳,說若有人想請外祖,美濃客家八音團將免費提供服務!不料卻招來一位女性(傳統上敬外祖由男方主辦),童年學過八音,而今要訂婚了,問美濃客家八音團能到她家演奏八音給老人家聽嗎?當然可以啊,八音團就去了。
強力推銷知音動容
還是沒有人要敬外祖,只能往外強力推銷了。恰巧團內有朋友的孩子要結婚,一幫人不停遊說:不管,就是要幫你演奏,無論要去拜哪些地方,八音團都會跟去!就從自家開始奏起,不論是神明伯公外祖內祖,通通奉陪!主婚人最後半推半就地配合……有八音團作陪,聲勢浩大,行經外祖家時,鄰近的老人家皆聞聲而來,神情恍如夢中,說:「幾十年沒聽到這八音了啊!」老者臉上擠壓出深深的皺紋,那是知音的笑容。
這些故事,於我像遙遠的星星閃爍,多少在地晚輩如我不知這些禮俗與意義。
謝老師已陷入久遠的回憶中,談及多年前,亦因「六堆文化園區」紀錄所需,正逢美濃中壇祿興里里長的兒子要結婚,一樣慫恿里長敬外祖,一樣里長說不要不要,總之還是成了。里長的妻是閩南人,其娘家在內門山上,彎來繞去到最後,發現那外祖家竟是以土牆和稻草蓋成的傳統土角厝。閩南人沒有「敬外祖」的觀念,且地處偏遠,當車隊與樂隊真的抵達山上的土角厝前時,她(里長之妻/新郎母親)止不住掉淚,因為女性被惦念、被照顧了。這是對母系家族的慎重,像是在說:「是的母親,妳很重要,妳的家人祖先們也是,謝謝妳存在。」弦音自那頭傳來,嗩吶大聲宣告其喜訊與感念之情,鑼鼓叮咚響,人莫不因此而驚奇而動容。
靜靜聽著這些,彷彿聽見歲月之流湧動。只是沒有人訴說這些故事而已,只是文化教育出現斷層而已。若有可能,我但盼弟弟結婚時,能轉達客家人敬外祖的行動意義給全家,建議父母親敬外祖,以對母系家族致意。
那幼年令我畏懼厭煩的嗩吶聲啊,似乎因此轉為歡迎歌了。來啊請吹噠,來曲〈大團圓〉或〈大吹〉豐盛我輩蒼白失落的過去。若拒斥八音,可能是成長經驗中與傳統音樂失聯的表徵。依隨八音的文化脈絡上溯,撥雲見日會看到遺落的本源。只是不經意拋卻了、忘記了,若未解八音全貌便以偏概全斥之單調,或許是年輕世代的損失。
跨界合作古今對話
如何帶著這古老的樂音和意志,在新時代繼續走下去?所幸美濃年年仍有迎神還神的儀式,對內作場時專注堅守傳統,鋪展慎重氛圍來豐富祭典;而面對當代的挑戰,轉身對外作藝術演出時,有意識切換成自在的「休閒」之心,只要能創造聽眾的認同或共鳴,演奏流行音樂亦不成問題。並非妥協,而是改變需要氣度。
2022年的「全國古蹟日」美濃客家八音團受邀至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演出,和B-MAX 馬克筆人聲樂團的A cappella合作共演,融合傳統與創新,擦撞出全新的可能,客家八音原來可以這麼自由自在,那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令人眼睛一亮!
若不走出去演奏,聽不到遠方的回聲,當他方不識南方。
2021年新竹縣文化局集邀了臺灣各地的客家八音團,至新竹進行一場「八音大匯演」。中後段有民眾主動前來反應,談及聽聞美濃客家八音團的演奏,赫然發現與他熟悉的客家八音全然不同,有別於繽紛喧鬧的北部八音(受北管影響),南方低吟幽微的細緻曲風,令他印象深刻。
那就夠了。也許,美濃客家八音團到北部演出時,便如老母親一般,傳喚著孩子回家。
另有一次受邀至北部義民廟演出,有移居到新竹的屏東客家人,謝謝美濃客家八音團帶領他重回童年與少年,那些南方的生活習慣、生命禮俗的諸多場景……都藉八音迴流至腦海中,歷歷在目,那是鄉音,他識得。
各地民眾的回饋,都可能是美濃客家八音團走下去的動力。
那便是了,聽音樂是種習慣,帶著共同的記憶與時代的氣味。八音的存有是文化的符碼,文化符碼不能輕易消失,因為這是勞動土地長出來的有機音樂,是我們的名字、客家的驕傲。莫忘,老母親之聲──八音。
本文摘自蔚藍文化出版之《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
《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
出版:蔚藍文化
作者:Walis Nokan、乜寇.索克魯曼、甘耀明、利格拉樂.阿?、吳曉樂、李志銘、李豐楙、周芬伶、林央敏、邱祖胤、凌煙、馬翊航、崔舜華、張郅忻、連明偉、陳雪、劉崇鳳、鍾永豐、隱匿(依姓名首字筆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