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學習、喜歡創作,
快50歲時選擇到各國頂尖名校再進修,
走向國際、開拓視野,開啟精采的人生下半場。
星期二早上七點半,中壢延平路車潮、人潮熙熙攘攘,天晟醫院前方的幸福市民廣場聚集了許多人,準備做早操、跳舞,用健康律動迎接新的一天。這片公園綠地由天晟醫院認養,經過多年文化灌溉、用心維護綠化植栽,如今已成為市區重要地標。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於2009年至英國倫敦商學院遊學時,漫步海德公園裡想起1860年代的肥皂箱演講歷史,穿過公園到另一端的白金漢宮看衛兵交接,姿意徜徉在悠閒氣氛中。「盎然綠意對都市人是一種享受,如果醫院旁的市民廣場也能成為民眾表演的舞台,那該有多好?」張育美暗自忖度,回國後與中壢區公所接洽,主動認養維護,並增設燈光,新建舞台區等設施,期以成為永續社區藝文發展的公共空間。

張育美午後於自己設計的醫院一隅天成水岸咖啡廳小憩。。攝影 / 謝小明
以身作則帶領團隊跨領域創新
張育美將EMBA進修以及世界頂尖商學院的求學經歷視為人生寶藏,回到醫院營運的日常軌道,她鼓勵所有主任級以上的醫師繼續進修,希望大家都能培養企業新思維。有別於一般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楊梅天成和中壢天晟不斷提升在地化服務品質,導入國際化視野,秉持誠懇對待病人的理念,把醫療當作公益事業經營,實踐人文關懷與打造公共服務體系。張育美認為,若醫院有盈餘應回饋社會,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壢天晟醫院前的綠地廣場是實踐健康生活、藝文生活的第一步,每周二、四安排運動課程,不定時邀請社區團體表演,久而久之建立居民參與藝文的習慣。
自詡為藝術生活的美學實踐者
繁忙之餘,張育美喜歡用音樂、舞蹈紓壓,「我小時候曾學過鋼琴,但因為課業壓力而中斷,現在重新學習黑白鍵,再次領略彈琴的樂趣。」笑說同事都稱她「小美麗莎」,經常在醫院旺年會中展現琴藝。她的藝術涵養和喜好也影響了醫院同仁,醫生組成合唱團練唱,甚至自編曲子、歌詞,經常演唱歌曲給病人及家屬聽,為醫院增添一抹人文氣息。
走進明亮寬敞的醫院內,耳邊傳來熟悉的《四季春》、《望春風》,天成醫療體系的廣播報時不再是冷冰冰的語音,而是陶冶心靈的輕柔音符,觸動所有人的心絃。「音樂對身體健康有益!」除了創新廣播內容、支持醫院籌組合唱團,她也長期贊助NSO國家交響樂團,邀請樂團從臺北兩廳院移師到中壢藝術館演出,引領民眾進入雋永的古典樂世界。「國家交響樂團離開臺北巡演的創舉,在天成之前從來沒有過!」

邀請美學大師蔣勳到桃園市藝術館演講。圖片提供 / 張育美
藝術是一種柔軟的力量,滲透每個人心中,潛移默化為美學素養。推廣文化藝術的背後,張育美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責任。透過音樂的交流,傳遞天成醫療體系對人文的關懷、對鄉土的熱愛;學習音樂、舞蹈,她也領悟到另類管理哲學,把藝術課程加入長照中心,期以點亮長者的生活。「新落成啟用的金色年華護理之家以及天祥醫院,以綿密服務網絡深入社區提供居家照護,注入藝文元素後,又起了不同的化學效應!」張育美翻閱長者們的畫作,俐落的線條和繽紛繪圖、DIY手作,很難相信出自一群高齡長者,「藝術啟發的創造力真的很不可思議!」
用心呵護長者心靈與健康生活
張育美關心老年人的長照問題,她提到高齡逾90歲的母親張劉梅英患有中度失智,白天送到日照中心,有專人陪伴、供餐,安排上才藝課,晚上再接回家團聚,失智症狀明顯改善。
「剛開始母親有點抗拒,但社工師、營養師、護理師、神經科醫師的悉心照料,還有其他長者的陪伴,她總是很開心地說要去『上學了』,偶爾還會高唱日本歌!」母親神采奕奕的模樣,已經變成張育美最快樂的工作來源。天成醫療體系不斷升級,張育美看到藝術帶來的改變,持續贊助各類藝文活動,不僅走出一條醫療創新之路,更成為女性CEO讚藝術的最佳典範。
Profile – 張育美
曾任國大代表、高雄醫學大學及中央大學傑出校友。現任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是第一位進入長江商學院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O班的台灣人,將遊學經驗帶進醫院的經營管理。現就讀北京清華大學金融博士班,亦是全台首位女性創辦中型區域連鎖醫院,勇於創新學習,凡事以身作則帶領團隊異軍突起。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十四期 – 玩聲玩樂玩活力
出版日期:2019/08/01
定價:新台幣220元
零售據點: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
訂閱訂購:請點選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