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時候,屬於在台南當地市場的記憶,到了我念國中時,就因為市場的拆遷而消失。保安市場斜對角原本有一座圓環,座落在下大道公廟前面。這裡是我晚上的遊樂場,特別是搭戲台演歌仔戲時。我們總是會用粗繩,在戲台下弄個盪秋千,然後在戲台下盪來盪去,反正戲台前面的那些阿公阿婆也不會來管我們!
因為下大道公廟供奉了保生大帝,保生大帝聖誕日就會搭戲台演戲,這樣的同樂時刻,我們這些孩子怎麼可以放過?!而且,戲台旁邊就是一排小吃,圓環裡除了小吃還有幾家廣式沙茶爐,那幾家沙茶爐也因為市場跟圓環拆遷而搬走。說起來,我在台南最愉快的童年記憶,似乎都是在那一個都市計畫的拆遷而告終!
保安市場不見了!一堆美食聚集的圓環不見了!搭遊覽車來台南吃美食的一輛一輛巴士也不見了!台南的美食之名就這樣沉寂了一段時間。直到近幾年,台南美食又變成了顯學,很多沒見識過台南美食過往的人都來寫台南美食,過年時期台南的國華街上,眼不見地,人跟人之間緊貼著走著逛著,走到正興街口。
我原本想好好寫歐洲的市場,可是因為寫了台南的兒時市場回憶,似乎走到了思緒拖著我文字走的境地。我相信在佛羅倫斯生活過的人,應該也能體會到我說的這些。因為我在2002年去過佛羅倫斯中央市場,那時候的市場感覺很古老跟缺乏規劃,而2017年的中央市場2樓,有了最華麗豐富的美食饗宴,讓人流連。
回想起我過去的旅行記憶,許多都跟市場有關。主要是我喜歡從市場去了解每個國家的生活,因為這樣的體會是最直接的,包括了解當地的食物特產,對產品的包裝,行銷的方式。像我在佛羅倫斯的假日市集,看到義大利托斯卡尼當地有機小農賣的東西,而且可以現場試吃,直接感受他們當地農特產的品質水準。
當然,這跟我喜歡烹飪西式料理有關。從歐洲當地市場去了解食材品質,還有對香料的運用習慣,哪種麵包最吸引人去排隊買回家之類的,都可以從市場的就地觀察得知。像是蜂蜜,我了解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所產的蜂蜜有所不同,因為蜂蜜是蜜蜂採集當地花草所得的結晶物,裡頭除了營養,還蘊含著當地的風土味。
同種的薰衣草,在英國、在澳洲、在南法、在日本北海道所種出來的風味香氣,就是不同,這也是大自然最神奇奧妙的地方。所以,風土影響了人文,人文也改造了風土,而市場則是呈現當地自然風土成果的地方。再舉個例子,法國西部產的奶油帶有鹹味,因為靠海,而這一點跟靠山所產的奶油就很不一樣。
所以我常說,我們去歐洲旅行,絕對無法擺脫教堂跟市集!從教堂的外建築跟內裝修,我們看到當地人的信仰與過去的歷史;從市場的規模跟賣的東西品項,我們了解了當地人的生活。靠農漁業還是靠畜牧業的?從市場的買賣跟消費習慣就看得出來。只有像巴黎一樣的大都會,才會超市的數量要比傳統市場多得多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