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歐洲將近一個月,整個行程似乎是為「逛市場」而生。像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近郊的小鎮,逛到路邊的果菜小超市;在羅馬市區逛到火車站與市場美食的結合;到了佛羅倫斯待一個禮拜,碰到了中央市場一樓菜市場開與聯合廣場的假日市集;回到法國巴黎時,我去了巴士底站附近的假日市集,大買特買當地食材。
打從巴黎留學回台後,我的生活似乎是慢慢地走向了美食的世界。仔細回想我小時候在台南的生活,也的確是在市場邊長大的。當時,在台南的保安街上有個大市場,當地人叫做「保安市場」,裡頭賣的雞鴨魚肉熟食水果蔬菜等非常齊全,因為靠近市場所衍生出來的小吃,也是琳瑯滿目、五花八門。
又因為靠近當時台南最有名的美食街「沙卡里巴(友愛街跟海安路上)」,所以我小時候,總是看到一車車從台灣各地來台南觀光的巴士,停在下大道宮廟前的路。然後一群人就往沙卡里巴的方向前進。當然也會經過,從保安市場延伸到友愛街上的那一排西門路上的小吃,包括我媽文具店旁邊的冬瓜茶跟香腸熟肉。
我姐常常驚訝於我童年時對美食的記憶,如香腸熟肉過了條小街後,會遇到說書茶屋前那幾家小吃,如米糕、土魠魚羹、果汁攤等,然後往友愛街的方向走去,會經過一家賣鱔魚意麵的,老闆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都會在門口,用鑽仔釘住活鱔魚的頭,然後小刀一劃,去頭去骨,一片片鱔魚肉就平舖在倒扣的竹篩上了。
接著是每天都要油炸吐司厚片,然後在炸好的吐司上面用小刀劃上一個正方框,把這正方框取出來,並挖空吐司裡的麵包。這樣炸好的吐司盒就變成了台南小吃的官財板盒。裡頭的餡料不外是豬肝、蝦仁、青豆、玉米、肉末等,然後勾芡加點三花奶水,充滿西式風味的「官財板」,現已不復存在了。
官財板旁邊則是「蝦仁肉圓」,跟彰化式的油泡肉圓完全不同。台南的蝦仁肉圓屬於清蒸式的,可以在蒸到表皮微微清透的肉圓身上,感覺到呼之欲出的甜美蝦仁,白裡透紅的小吃,淋上微甜醬油膏,佐以綠色的芥末跟紅色的甜辣醬,就是一整個甜蜜組合,吃上一口,海味的蝦仁底下是道地台南味的肉燥,口齒留香。
過了蝦仁肉圓後,就是一小段商店街,有亭仔腳(騎樓)可以走,不怕日曬雨淋。回到另一邊往保安市場這頭,我媽的文具店旁邊是西藥房,然後是賣八寶冰四果冰的大伯母,旁邊則是阿好姨的水果攤。阿好姨的國語很差,喜歡跟眷村來買水果的伯伯們說:「你買這個!這個卡大!」在討價還價時,就沒有語言的隔閡。
阿好姨旁邊的一攤,是每次過年過節就特別忙碌的潤餅攤。純手工製做潤餅皮,只看到攤上的性格阿叔,忙到只穿一件吊嘎仔(背心),右手一坨白白的米漿糰,在手臂肌肉的用力伸縮下,把米漿糰甩在一個黑灰的圓鐵盤上,抽回來的瞬間,一片薄薄的米漿紙緩緩成形。排隊等著買潤餅皮的人,一邊看著神奇技藝,一邊想著自己等一下要買多少,當然也有些排隊的少婦嚥了嚥口水,不知道為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