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嘉南平原以豐富的農作物名聞遐邇,但是隨著許多年輕人前往都市發展,現今許多農田都是由老年人口耕作居多。為了更能號召更多人投入稻米農作,並推銷當地稻米,嘉義縣溪口鄉柴林腳教育基金會就決定自辦「老人食堂」,從最初「為了肚子溫飽」的生理需求提升到心理層次,除了推出自產自銷的「溫馨米」,更成立劇團、舉辦音樂會,讓長輩在家鄉也能在享受農業生活環境中快樂養老。
位於嘉義溪口鄉的柴林腳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王崑成當初會想要以「老人食堂」作為出發點,就是擔心當地村裡的退休長輩們平時缺乏照顧,因此改造荒廢三合院做「老人食堂」讓彼此能互相照應。讓老舊的三合院即便遇到雨天,待在室內的長輩們也能跟著基金會其中一位志工、也是退休校長的宋英明學著做簡單的穴道按摩、活絡筋骨。當地長輩們都表示,自從來基金會做健康促進活動後,確實可以改善長年身體痠痛的困擾。
食堂除了提供長輩們周一到周五供餐優惠服務,也會安排舉行健康促進活動,從剛開始每周只有一天,到現在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安排活動,不只穴道按摩,也加入了珠心算、槌球、卡拉OK,來豐富當地村裡的長輩生活。
想要讓一個基金會得以永續經營,「開源節流」也是必須的,柴林腳教育基金會除了平時讓許多志工參與活動,也推出自產自銷「溫馨米」,基金會秉持著不灑農藥、無毒耕種、用自然的日光來曬乾,收入扣掉耕作的成本後,將全數提供基金會營運使用。會取名為「溫馨米」則是因為基金會堅持以最好的品質回饋給支持他們的民眾,耕作稻米的過程可說是靠天吃飯。但用自然曝曬而曬乾的稻米,口感會比用乾燥機烘乾的稻米優質許多,而今年第1期收成的稻米已經曝曬完成,正式開始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