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目宿媒體
詩人吳晟透過寫臺灣人、敘臺灣事、繪臺灣景的創作意念,充分表達臺灣在地的原鄉情懷。詩作〈負荷〉原創作於 1977 年,隨即在 3 年後就被選為國立編譯館版本之課文教材,其中「只因這是生命中,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一句成為許多人從小就背誦過的詩詞,幾乎都能朗朗上口一段,40 餘年來,持續感動每一代的臺灣人。
歷時四年拍攝完成的文學紀錄片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他還年輕》,以吳晟作為傳記主角,歷時長達四年拍攝,至吳晟的家鄉彰化溪州拍攝,期間紀錄了他長期關心臺灣社會與土地生態議題,以及對臺灣本土文學的貢獻,也同時紀錄詩人遭逢風波、深受衝擊而遇創作瓶頸,終至重新寫作的昇華過程。
導演林靖傑 11 年前即因拍攝以作家王文興為主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獲得關注,不但獲得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長片競賽優等獎」,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獲得最佳剪輯獎。林靖傑這次再度應邀擔任「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最新電影《他還年輕》導演,歷時將近四年時間拍攝,以蹲點常駐的拍攝方式,至詩人吳晟的家鄉彰化溪州緊跟著他的身影腳步,不但紀錄了他對臺灣土地的關懷,也透過攝影機,讓大家看見這位國民詩人在面對文學創作時動筆的感性,以及筆下「最甜蜜的負荷」由來。
林靖傑也透露,當初拍攝時老師和自己約法三章:不能翻臉,他坦言一開始以為是玩笑,後來漸漸意識到重量,「乍看好拍,實則難拍!」因為老師總說透過拍他個人故事看到台灣土地,更界定自己是社會型作家,要拍攝一位社會型作家,要如何精確呈現比重,確實非常難拍與挑戰,拍攝時吳晟面臨生命中最大的衝擊與挫折,拍攝地點更橫跨了彰化溪州、美國愛荷華、加拿大溫哥華、越南,與老師從日常互動中建立默契,他說:「這是一部老師個人紀錄片,搭著拍攝的便車,老師也帶大家走踏濁水溪,跟著老師的腳步看到台灣溪流的樣貌、水源的重要。」同時他也感謝吳晟幾年間的無私分享, 而吳晟老師一直不厭其煩地訴說,他對土地的愛跟想法,參與社會議題跟運動,「有些議題老師可以講十幾二十次,真的很佩服他的熱忱。」
「她們」是吳晟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吳晟熱愛土地也深愛家人,在他生命前半生中最重要的兩位女人-母親與妻子莊芳華,是他創作生涯與生活當中,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他與妻子莊芳華返鄉任教耕讀,更打造兩公頃樹園,推廣原生種樹木,以母親之名取為「純園」,盡顯思念之情與貫徹母親的土地精神,而紀錄片拍攝期間,他也帶著牽手近一甲子的妻子莊芳華,重返愛荷華大學,用思妻的家書詩句,傾訴旅居國外時對愛人對家園的思念,老夫老妻間不需甜言蜜語的浪漫,透過紀錄片的大銀幕也深刻感動觀眾的心。
在《他還年輕》中,吳晟對著妻子莊芳華朗讀因思念愛妻而作的《愛荷華家書》—〈洗衣的心情〉:「你那一雙粗糙的手掌/曾經多麼纖柔/曾經多麼適合撫弦彈琴/我也曾輕輕握住/踱過無數年輕的夜晚/記不得甚麼時候/才驚覺到/你久已不再彈琴撫弦的雙手/已不再纖柔」,吳晟用詩娓娓道來當年情感,莊芳華則一如繼往的溫柔凝視著丈夫,聽完後微笑說:「還是很纖柔的。」,吳晟也有感而發:「但是纖柔之中已經有了淬鍊。」
熱愛故鄉土地 讓台灣這座年輕島嶼健康成長
吳晟的詩扎根鄉土,同時錘鍊詩句與耕耘土地,數十年從未間斷。《他還年輕》紀錄了吳晟自2017年起的心情轉折,從憤怒、焦灼、挫敗、掙扎、到重生與昇華,遂見證了詩是濁世最終的救贖。他以保護環境為職志,自詡為入世的社會型作家,用實際的社會參與,重新定義詩人的界線。
《他還年輕》的首映會上,吳晟於笑言:「紀錄片裡的我常常看起來愁眉苦臉,但其實我本人是很開朗健談的!無論如何我都會繼續創作下去,將我對環境與社會的理想持續傳達!」
他認為《他還年輕》不只是個人紀錄片,更是島嶼的紀錄片,紀錄了島嶼情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一甲子,都是保持著年輕的心情,號召青年行腳,感受年輕的精神,正是本片要提及的精神。「臺灣是非常年輕的島嶼,還在衝撞成長,在問題中磨合,還在茁壯。要用疼惜的心情來對待、愛護臺灣!」,言談間呼籲大家熱愛故鄉的土地,也希望整個社會保持年輕活力,維持台灣社會的活力要靠每個人的心情,創造年輕活力社會,讓年輕島嶼健康的成長。
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已於9月2日上映,場次查詢可至目宿媒體臉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