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聰明一世,老了卻誰也不記得,還累得一家大小得有人請假或辭職全日看護;失智症,相信是誰也不想得到的疾病,以前曾有一項問卷調查,問什麼病是最不想得的,據說怕得失智症的比怕得癌症的人還要多,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可能導致失智症的有九大可以人為控制的因素,如果能避免這些問題,可降低35%得失智症的風險,看看這九種,您中了哪幾種!
失聰、吸菸、慢性病未控制、肥胖,都會增失智風險
據這項刊登在具有權威性的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中統計可以自我改善便能避免失智症的九大因素,第一名是中年聽力耗損,約佔9%,第二名是未完成中等教育,佔8%、第三名是吸菸,佔5%、第四名是沒有早期治療憂鬱症,佔4%,第五名是缺乏體能活動,佔3%,第六名和第七名是社交孤立及高血壓,各佔2%,第八和第九名是肥胖症和第二型糖尿病,都各佔1%。
許多失智症是來自於先天的遺傳,或是後天的受傷、意外等,這些無法人為控制的失智原因約佔65%,但上述的九種原因,卻是我們可以控制的,為什麼聽力耗損會導致失智?其實我們常說的失智症指的是阿茲海默症,但實際上有些人無法與人溝通,也常被認為是失智症。
聽力差無法溝通,常被誤以為失智
長庚醫院耳鼻喉科聽力主任陳錦國說,中年聽力障礙不會讓大腦失智,但因為不像先天聽力障礙者從小就學習聽語或手語可以和人溝通,聽不清楚或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別人花好幾倍的時間還無法說得清楚時,別人就會避免再跟你說話,而聽力障礙者知道自己老是雞同鴨講,也會減少和別人社交的機會,生活愈來愈狹隘又自閉自限,常讓人誤以為是失智症。
受教育不足為什麼跟失智症有關?有一些歐美的研究發現,教育程度低可能是因為先天性大腦儲備功能不夠導致無法繼續學習,有些人則是因為沒有接受教育學習的刺激,使後天性大腦功能發展不足,許多人因為家庭經濟或學校教育不適合等關係沒有升學,其實只要有學習的心,不必拘泥於到學校讀書,學習不同的技能增加自己各項知識,還是可以增加大腦皮質,突破學校教育的界限。
中風血管性失智台灣常見
吸菸、高血壓、糖尿病以及缺乏體能活動者,則是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高,尤其吸菸會造成血管微循環被破壞,許多腦細胞都需要靠微循環維持血氧供應,吸菸愈久、菸量愈大,血管循環功能下降愈多,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中風引起腦損傷太嚴重,可能影響智力,但是只要戒菸、控制慢性病,多運動活動,就可以改變。
而許多重度憂鬱症病患因為失去與人溝通的動力,把自己封閉起來,過去常被誤以為是失智症,但他們的生活型態也確實和失智症無異,都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日本許多孤獨死的人也是社交孤立,求救紙條抓在手上不敢交出去,到最後連向人求救的能力都沒有,要如何增加社交能力?精神科醫師楊聰才建議從參加社區活動開始,從附近舉辦有興趣的活動開始,慢慢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喜歡爬山跑步也可以參加登山活動、讀者會等等,培養和別人說話溝通的能力也是一種學習,繼續學習也是預防失智很重要的項目呢!
延伸閱讀
面對失智症的第一課:學習放下過往那個熟悉的人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