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海的人,總驚嘆於浪花的美,
但每一朵美麗的浪花背後,
都來自於海水在礁岩上的猛力衝撞。
作者/Cinnie
年逾50,我的人生來到一個單純安穩的漸進式初老階段,至少在當時我是那麼想的。蹓狗、養狗、陪伴女兒飲食起居、做個案、教教線上課程、參加自己喜歡的身心靈活動,我知足地一邊盡著自己的人生責任,一邊慢慢邁向正常的初老生活。雖然我喜歡忘記自己的年紀,以「和女兒看起來像姊妹」的虛榮心為樂,但內心似乎早已放下年輕時「我想做就一定做到」的熱血衝動,取而代之的,是在穩定生活中做一個「在女兒成熟離家之前陪伴她的好母親」,其它就等女兒獨立離家之後再說吧!
然而,套句朋友常說的俚語「代誌嘸是憨人想ㄟ哈尼簡單」。女兒原本在高中順利就讀,正要邁向學測考試,卻突然遭遇來自朋友背叛傷害的打擊,又接著面臨心情調適不及、學測幾乎裸考的慘烈結果。面對人生驟然掉入谷底的女兒,除了陪伴支持,我試著鼓勵她:「跌倒了,不急著爬起來也沒關係,就在那裡慢慢種出一朵花吧!」
就在女兒也試著接納自己、調適心情準備入學的時候,女兒爸爸熟識的一位好友,忽然非常積極勸說他送女兒到英國念大學,甚至幫我們約好當初幫他兒子代辦留學的業者,陪著我們參加說明會。原先只是感謝好意,抱著聽聽看的心情去參加,然而在代辦說明著國外大學的設備環境,以及女兒喜愛科系的課程規劃之後,我看見女兒眼中閃耀出久違的光芒。「換個環境、重新出發,或許也是個好安排。」我當時心裡不禁如此想。
我和女兒爸爸分開多年,卻一直維持著很好的互動關係,尤其對女兒的教養,我們有著良好的默契和即使相異也能相互協調的觀念。在很多年前,他就跟我提過將來希望讓我陪著女兒出國念書 ( 這應該是源於一種上輩子情人對女兒的疼愛,希望女兒唸書有書僮),雖然我也很贊成女兒出國長見識,但我的人生卻沒有放下一切陪女兒出國的規劃,何況女兒早已過了需要陪讀的年紀,我若要去,只能申請研究所拿著學生簽證去了。然而此時正值女兒身心俱疲、情緒不穩的受創階段,我瞭解此時她如果還要面對留學異鄉的適應期,身邊需要陪伴者的重要性。但要我放下身邊一切,甚至重拾書本,還得穿梭在一群年輕學子之中當老學生,這可需要很大的勇氣!
冷靜了幾天,想起我人生中曾經錯過三次讀研究所的機會的遺憾,這次勇敢面對,未嘗不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課題!年輕時那股「我想做就一定做到」的熱血衝動,突然又從沉睡的記憶中甦醒過來。雖然我和女兒從未去過英國,而且將近30 年未曾用過英文,雖然這一去我得面對當初最害怕的寫論文( 何況是用英文! ),但,想做就一定做得到吧!去吧!
只是我當時並不知道,這個「想做就一定做到」的美麗浪花,背後有如此多潛藏的暗礁,需要我去衝撞。
本文摘自《52歲那年 我活成25歲》

《52歲那年 我活成25歲》
作者:Cinnie
出版:耕己行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