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格林文化提供
還記得小時候,家裡餐桌上最常出現的一碗湯是什麼嗎?
是夏天冰涼解渴的綠豆湯?還是冬天驅寒暖心的香菇雞湯?
又或者,是在生病時,媽媽端來的一碗清淡卻帶著關懷的魚湯?
每一碗湯,都有它出現的時節與意義,也常常成為我們記憶中「家」最直接的味道。
繪本《媽媽的一碗湯》,正是透過這樣一碗又一碗的家常湯,細膩描繪母親對女兒的愛與陪伴。故事從女兒的青春期開始,夏天的綠豆湯、冬天的紅豆湯、幫助考試的魚湯、舒緩工作壓力的蓮子湯……無論她正經歷什麼階段,媽媽總能用一碗湯表達愛。對女兒來說,這些湯是能量,是安慰,更是一種安心的存在。
隨著時間推進,女兒長大成人,並且成為母親。下班回家時,聞到一股熟悉的香氣,腦海裡浮現媽媽曾經熬煮湯的身影。此時,一本外婆留下的筆記本,將記憶中的湯味再次喚回。裡面寫滿了家常湯的食譜,雖然第一次煮總是不太像,但隨著一次次嘗試,味道逐漸趨近,直到「外婆的湯」慢慢成為「我們家的湯」。女兒和孫女一同守護與分享這份滋味,讓愛與家的味道繼續延續下去。

《媽媽的一碗湯》/作者:郝廣才,繪者:潘麗萍/格林文化出版
味道的記憶,就是家的記憶
味道是最容易勾起回憶的東西。一口湯可能讓人瞬間回到童年,想起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或是家人圍坐在餐桌旁的時光。
每一道湯的出現,也呼應了人生不同的風景:酸梅湯象徵青春的酸澀與甜美、蓮子湯化解工作的壓力、酸辣湯則帶著熱烈的叮嚀與掛念。
湯,不只是食物,更像是一首一首「生活之歌」,品出母女之間的情感牽繫。
書中附上九道家常湯品的食譜,邀請讀者親自動手煮。這些食譜沒有嚴格的份量,因為真正的家常湯,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家庭的比例、火候與調味,都會煮出屬於自己的味道。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共煮過程,不只是學習料理,更是學習理解與感受「為家人準備食物」背後的愛。
當孩子在廚房裡跟著父母一起煮湯,他們也在參與一種傳承:把家的味道、愛與記憶,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媽媽的一碗湯》/作者:郝廣才,繪者:潘麗萍/格林文化出版
從繪本回到生活:「家的味道」是什麼?
《媽媽的一碗湯》讓我們思考:什麼才是家的味道?是節慶時特別準備的料理?還是日常最簡單的一碗清湯?
不論是哪一種,都因為承載了「為彼此付出」的心意,而變得獨一無二。書中外婆的食譜成為了橋樑,讓女兒與孫女一起守護與傳承這份滋味。這樣的畫面讓人感受到,雖然生命會經歷更迭,但愛與記憶卻能透過日常的食物一再延續。
也許下一次和家人共餐時,不妨和彼此聊聊:
「我們家最能代表『家』的湯是什麼?」
或許會發現,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媽媽的一碗湯》不僅是一則母女溫情的故事,更是一本能讓家人透過共讀、共煮而增進情感的繪本。當端起一碗湯,不只是溫暖了胃,也同時滋養了心。
願我們都能在生活裡找到那一碗「媽媽的湯」,並把它一代代傳承下去。

《媽媽的一碗湯》/作者:郝廣才,繪者:潘麗萍/格林文化出版
《媽媽的一碗湯》購書連結:https://pse.is/83w5wt
想了解更多熟齡繪本的精彩解讀,歡迎參加熟齡繪本悅讀會【達人季選:大塊文化】
🕑時間:14:00~16:00

熟齡繪本線上悅讀會: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