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啦,藝起來」專欄簡介:
「水啦,藝起來」專欄,分享藝術總監張嘉容與「水面上與水面下」團隊以戲劇創作、戲劇治療、社會參與的故事、心得;由編導、種子演員、參與藝術家、專業人士、社會參與者等,分享他們參與水面工作的過程點滴與體會,以文字記錄回饋大眾。本篇為觀眾參加張嘉容導演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演講後所書寫的觀後感與回饋。
文/「水面劇」成人戲劇療癒師資班學員/種子老師/照顧者演員 林盈璋
上週六日,上完水面劇場的《童話與即興表演》,整個過程都非常精采。當下有許多體悟,但我只能透過回憶,分享片段的心得。
我小時候,很少看童話,對童話故事的認識也都是片段的。這次讓我首次感受童年的時光,親身演出不同童話角色。在角色變換過程中,我真實體會到:當我們轉換角色立場,視野會變得寬廣,心也不再糾結。
🎭 戲劇讓我看見:恐懼與糾結,其實是內心的投射
第一天,在做完肢體覺知的活動後,老師讓我們隨意找一個童話故事的角色。
有石頭、彩虹橋、沉思雕像、美人魚、哆啦A夢……每個角色都發展出精彩的故事。這些角色雖來自童話,卻也能反映現實的問題。在劇場中,我們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透過創意與集體激盪,看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這兩天的活動,我演了三隻小豬的大野狼、虎姑婆的老虎、還有美人魚中負心的王子,幾乎都是「負面角色」。但是我演得很開心,也正因如此,我學到了一件事——我們看到的,其實是我們內心的投射,平常被自己壓抑住了,當他們能夠在戲劇療癒這樣安全的空間裡面,跑出來被我自己看見、被夥伴接納,其實我感到很舒暢。雖然,我也感到有點尷尬、不自在!
💡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光與陰影,療癒在於看見與整合
上完課後,我發現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特質,而扮演角色的同學,似乎也神奇地呈現了那些特質的原型。但更神奇的是:這堂課後,幾乎每個人都看見了自己的陰影,練習接受,並從扮演中去探索各種可能。
- 石頭:堅定、不動 → 朝向:有智慧的移動
- 彩虹橋:絢麗、仁愛 → 朝向:慈悲無礙
- 沉思者:苦悶、矛盾 → 朝向:解脫自在
- 美人魚:堅持、忠貞 → 朝向:永恆靈魂的光
- 小叮噹:抗拒、夢幻 → 朝向:創造真實圓融
從戲劇走入現實,讓我體會到:如果想要生活現況改變,就得從改變心念與態度開始。角色的拓展與涵容,不只是劇場技巧,更是一種生命實踐。
🌱 沉思者雕像的提醒:只有放下執念,才有重生的可能
課後我特別回頭查閱了沉思雕像的背景:
羅丹創作《沉思者》時,是為但丁的《神曲》群雕——《地獄之門》設計的象徵性主像,雕像呈現詩人對人間苦難與罪惡的凝視。
「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從我這裡走進罪惡之淵,走進來的,把一切希望拋在後面。」
沉思者的姿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縮影:矛盾、苦悶、思索、同情、對人性與世界的愛惜,以及困於無解的痛苦。
我在課程中飾演沉思雕像後,真正明白——當我們願意與內心對話,願意放下那些讓我們痛苦的執念,一切才會開始轉變。
如果你也曾在照顧、工作、情感關係中感到卡住;
如果你習慣了扮演強者、乖孩子、負責的那個人,卻漸漸不見了自己——
我真心推薦你來上嘉容老師的戲劇療癒課,給自己一個重新編寫角色的可能。
張嘉容總監|水面劇學校演講/戲劇療癒團體/師資班|最新資訊
🔹 2025/10/5 張嘉容總監演講【探索生死之間的美麗風景】 臺北 臺灣文學糧倉|跨域舞台 https://pse.is/85wmvw
🔹疼愛自己,認識情緒藝術 北部一日體驗場 日期:2025/11/30(日)09:00–17:00 https://forms.gle/Y5DmW4jzrMGhFBP3A
🔹疼愛自己,認識情緒藝術南部一日體驗場 日期:2025/12/28(日)09:00–17:00 https://forms.gle/F4nios1w8zkzLmTi9
🔹 2025/10/25–26|象徵與隱喻的力量 報名:https://forms.gle/i4KQeVWKCByeNSTk7
🔹 2025/12/6–7|轉動壓力,情緒自我照顧與善意溝通 https://forms.gle/pj3DjZxrQ6rbSczr9
🔹 2025/10月~11月 水面劇愛自己療癒行動公益演講及演出工作坊: https://aquadramatherapy.alldo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