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到「財富」,你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什麼?
錢?房子?存摺裡的數字?這些當然算,但它們只是其中一種。
我是一位退休理財規劃顧問,在進行退休理財課程、諮詢服務時,我們的對話,往往不只停留在「如何理財」或「錢要存多少」這些問題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一起思考的是:如何規劃,才能讓人生下半場更豐富多彩,活得更像自己?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的,不只是金錢上的財富,而是你我都可以經營、累積的五種關鍵資產。這些資產,讓我們可以過上豐盈的在人生下半場。
一、金融資產:錢不是萬能,但沒錢真的不行
這大家最熟悉。該存的退休金、必要的保險、穩定的現金流,這些都很務實。但這不是追求「越多越好」,而是「夠用就好、有安全感就好」。你知道自己的支出結構,知道哪裡該省、哪裡該花,這就已經比很多人富有了。
二、社會資產:人脈不是利益交換,是陪你走長路的人
哈佛大學有個做了85年的研究,發現人際關係品質才是決定我們快不快樂、健不健康的關鍵。朋友、伴侶、孩子、同事,這些連結比你想的還重要。
有一兩個可以深聊、互相陪伴的人,勝過一百個通訊錄上的名字。

伴侶等人際關係品質是決定快不快樂、健不健康的關鍵。(圖片來源/freepik)
三、時間資產:有錢沒時間,人生一樣空虛
時間是最公平、也是最不夠用的資源。你一天只有24小時,怎麼用,決定你怎麼活。
很多人說「等退休再做想做的事」,但等到退休,身體不一定還撐得住、心也不一定有熱情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把時間花在你覺得值得的地方:閱讀、運動、陪家人、學習新東西、什麼都不做也可以——只要是你自己選擇的,讓你做來踏實、有幸福感,那就是財富。
四、身體資產:健康,是所有計畫的基礎
健康這件事,不是你「哪天有空再來處理」的事。你現在忽略的,以後都會變成醫藥費和後悔。
套句我老公常說的話「人要怕死一點」,這樣才會多重視自己的健康。
不需要多厲害的運動計畫或飲食方式,從每天多走一點、多動一點、多睡一點開始,就有差。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力氣去賺錢、陪家人、享受生活。
五、靈命資產:你相信什麼,就會走向什麼樣的人生
信仰、信念,不是只有宗教信徒才有的事。它是你在困難時抓得住的東西,是你對人生的深層理解和選擇。
你知道什麼對你最重要、你願意為什麼付出、你相信生活的某種秩序或價值。這些會影響你怎麼看待失敗、怎麼陪伴家人、甚至怎麼面對老去。
我們常以為有錢就能解決一切,但真正的富有,是你擁有多元的資產,能夠支撐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這五種關鍵資產——金錢的安全、人際的連結、時間的自主、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充盈——我製播的《創齡生活筆記》podcast節目,也是圍繞著這些主題,這也是我一直在做、在學習、在經營的事,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ㄧ起共好。
如果你還沒開始經營,最好的起點,就是從今天、從你想要的人生樣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