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儀婷
你知道嗎?每次在樂齡講座上分享老後生活安排,總有人問我:「老師,我年紀大了,退休金不夠用,孩子也已經自顧不暇,我該怎麼辦?」這時候,我總會提起「以房養老」。
我一路從臨床走到長照,再到高齡金融教育,陪過無數長輩走過人生下半場。我深知,對他們這一代人來說,房子不只是資產,更是情感的寄託、人生的成果,要把它拿來換生活費,很多人內心其實很掙扎。然而,現在被稱為「三明治世代」的年輕人面臨著比上一代更大的經濟壓力,讓「養父母」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有些力不從心,導致高齡者需要為自己的老後生活精打細算,如何在老後生活取得穩定的現金流,「以房養老」便是選擇之一,近年來這個概念也在台灣逐漸受到關注。
房屋價值轉換為穩定現金流
「以房養老」指的是高齡者透過逆向抵押貸款或其他金融工具,將房屋價值轉換為穩定的現金流,以支應退休後的日常生活開銷或醫療照護費用。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擁有自宅但缺乏現金儲蓄的高齡者,讓他們在不搬離熟悉家園的情況下,也能擁有經濟獨立。
目前台灣推行的「以房養老」方案主要分為4種形式:
- 逆向抵押貸款:由金融機構評估房產價值後,按月支付貸款金額給屋主,直到貸款期滿或屋主身故後再結算房產。
- 房屋信託:透過信託機構管理房屋,按月支付固定現金給長輩,並在未來依照約定處理房產。
- 部分房屋出售或出租:將房產部分空間出售或出租,獲得收入支持老年生活,同時仍可居住於熟悉環境。
- 包租代管:交給政府或代管業者處理租賃管理業務,長輩只要安穩收租就好。
透過包租代管可安穩收租。(圖片來源/freepik)
減輕經濟壓力讓家庭更和諧
「以房養老」是讓你努力一輩子的家,在你需要的時候照顧你一次。你還住在裡面,生活沒變,但多了安全感和自由。它有3個優點:首先,它能有效解決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退休後收入減少的長輩而言,提供每月穩定收入,改善生活品質。其次,讓高齡者可以持續居住在熟悉的環境中,減少搬遷帶來的適應困難與情感壓力。此外,這種方式也能減輕子女的經濟壓力,讓家庭更和諧。
然而,它在推廣與實施上也面臨許多挑戰與困境,首先,受到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不少高齡者與家屬對於處置家產抱持保守態度,擔心失去房產後未來的保障不足,心理上難以接受這種做法。其次,台灣房市波動大,房價未來的不確定性,也讓許多人對於逆向抵押的房產估值存有疑慮。房價若下跌,可能影響逆向抵押金額,使得高齡者後續生活資金不足。再者,相關金融產品的複雜性與資訊不透明,也讓許多高齡者難以完全理解產品細節與風險,進一步增加推廣的困難。
有次我在分享高齡金融知識的講座下課時,李伯伯跟我分享他把一間沒住的老公寓交給包租代管,每月穩定收租,經濟上多了餘裕,生活輕鬆很多,印象深刻的是他開朗地笑說:「我就讓房子幫我賺旅費,人生七十才開始咧!」
我們常談老後五老:「老身、老伴、老本、老友、老居」。房子不只是資產,更是你老後最溫柔的靠山。如果你是高齡者或家裡有長輩正在思考未來,不妨一起坐下來聊聊這件事。以房養老是一種溫柔的選擇,讓我們老得更自在、有尊嚴、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