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思云 新活藝術社會企業創辦人暨執行長
常有人詢問我「藝術輔療和手藝創作」有什麼不同?
或許從創作成品的角度來看,都是一個視覺藝術作品,但對於創作者來說,藝術輔療的創作過程,結合了深入的對話與記憶的探索,創作中的元素對照了情緒、感受與思想,詮釋著難以言喻的互動關係,如同一個情感地圖,可循線直達內心深處。
AI繪圖盛行之後,我們可運用AI輕易畫出圖像、或為照片改製風格,這麼方便的工具,如何與藝術輔療結合?
我們可以將AI圖片生成的過程對比於手藝創作,結合了藝術輔療師專業的話題引導與互動,AI生成的圖片也能成為一條通往內心的秘密通道,讓我們有機會重新看見、接納並轉化深藏的情感,無論是思念、失落、感激、遺憾,或是複雜而未完成的對話,都能在這個安全的載體中,化為可觸的質感、可見的形象。
母親節將至,我想起從小照顧我長大的外婆,她的生肖是兔子,個性親和、愛笑又手巧,在我心中是一隻溫和又靈動的白兔。
我喜歡貓,一直以來都用白貓來代表自己,因此,我為自己和外婆各生成了一張英文字母圖。
幼兒時期,每天晚上外公會講「七隻彩色小白兔」的睡前故事給我聽,外婆則會唱日本童謠「桃太郎」當我的搖籃曲。
外婆打著一手好毛線,常在難得能坐下休息的空檔,雙手快速編織著,兩、三歲的我則在旁邊吱吱喳喳的,有時還在沙發上爬上爬下。
幼年時期與外婆相處的時光,愜意而溫暖,背景似乎總有著柔柔的光暈。
外婆是一個綠手指,什麼花草在她手中都生意盎然,我想那是因為她非常的體貼細心,雖然植物不說話,但她總能夠感應到植物渴了、熱了,給它們當下最
需要的照顧。所以這四個英文字母:LOVE,我都為它們下了花草為背景的指令。
指令參考:
一個白色的大寫英文字母L,背景有花草圍繞,以及一隻白貓,清新水彩風格。
AI繪圖結合藝術輔療之後,我們透過「什麼動物能代表自己和母親」、「什麼物品能象徵彼此間的美好記憶」等問題的思考,進行內在的整理,踏入記憶中獨特的場景,拾起印象深刻、或遺忘已久的片段,再透過指令的撰寫,同時思考:「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風格能表達我的情感與故事?」,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具體的視覺符號。
當AI依據指令生成各種圖像,而其中一張映照了創作者的心像時,我們不僅感受到情感被感知、被理解了,這份「瞭解」還轉化了語言與文字,以一種全新的形式返還,科技不再只是技術,而是充滿了交流的溫度。
一位母親過世多年的藝術輔療師,在創作這幅LOVE時,想起母親晚年失智之後,她在媽媽仍活著時,就在心中想念著失智前的母親;母親過世後,許多的壓抑橫亙在她與母親之間。直到這次的AI創作,那股如影隨形的思念,像一條隱形的細線,穿越時光,再次連結了她與母親。
當我們失去所愛之人時,我們往往失去的不僅是那個人,還有與他們相關的未完成對話和未表達的情感。開心果透過這次的藝術輔療,將內心轉化為AI視覺藝術,經歷了一種完成這些未完成對話的歷程。
她說:「我非常想念媽媽,透過製作這張LOVE,好好述說跟媽媽之間的故事,我思念媽媽的心也得到了抒發。」
結合藝術輔療,AI繪圖成為了一座橋樑,連接現在與過去,生者與逝者。
在科技快速演進的這個時代,AI作為創作工具,不是取代人類的創意,而是擴展了我們表達的可能性。AI藝術輔療以對話為起點,透過人與AI的協作,以嶄新的方式分享故事、梳理情感,當我們將這些圖像與背後的故事分享給母親或他人時,我們也邀請他們進入我們的情感世界,創造了更深刻的連結。
今年的母親節,打開你的AI小幫手,來一張獨一無二的「LOVE」吧!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新活藝術社會企業創辦人暨執行長康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