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寧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成為家庭照顧者,除了家人彼此扶持,有時也夾雜著現實。王先生就是這樣的例子。
王先生的父母將畢生積蓄給他去中國大陸經商,他的3個弟妹就沒這樣的待遇。王先生生意也曾風風火火,但產業蕭條虧空後落寞返台,大約有10年時間,他和太太就抱著贖罪心情,照顧90多歲中風癱瘓的母親跟失智父親。
10年間,太太罹患了乳癌,王先生最近也被診斷出有輕微失智。某個夜裡,王太太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還有多久時間?能不能請弟妹們也分擔照顧?」但王先生難以啟齒,弟妹們對他獨佔父母資源已經很反感,如今又怎能雙手一攤?
王先生在電話中訴苦,但也沒想改變什麼,只是感嘆「人生走成這樣,是自己的責任」。社工肯定他的負責與正直,也問了他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有一天自己沒辦法繼續照顧,父母怎麼辦?」近來有不少照顧者比被照顧者早逝的新聞,研究也發現,家庭照顧者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60%。
社工提醒:「預做安排,也是對被照顧者的負責。」王先生陷入沉思。他幾天後再度來電進線,在社工協助下填寫「安心交接計畫」,包括被照顧者的照顧需求、飲食、用藥、慣用語言、生活習慣、性格、疾病史、就診醫院、緊急連絡人等,一步步在心中練習,如何將照顧工作交給其他人。
過了一陣子,王先生想得更清楚了,「人生很短,愛也應該分給其他家人。」他決定啟動「家庭照顧協議」,由社工協助王先生一家開會討論照顧問題。其實,會議結果不似想像中悲觀,手足們知道大哥大嫂病倒後,決定花錢聘請外籍看護,也使用必要的長照服務,大弟最後一鞠躬,謝謝他倆多年來承擔了照顧責任。
事後,王先生跟社工說:「原來一切困難都是自己的想像,沒說出口,其他家人也不知道怎麼幫忙。」家人關係千絲萬縷,和解與交接,不試試怎麼知道行不行?歡迎洽詢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跨出安心交接的第一步。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1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