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髮產業協會從 2021 年開始,針對 55 到 64 歲的輕熟齡者群,提問未來老後(即65 歲之後)的生活應該如何展開。在全球老化的趨勢 之下,如何能同時展開與疫情共處的新思維,又適時地回應循環永續的目標?
2021 年提出「空間環境」、「整合服務」、「社群參與」和「自我成長」四大面向的銀髮產業「未來安居設計」趨勢。2022 年針對近700位45歲以上人士(其中341位是55歲到64歲的熟齡族),進行一份「熟齡未來生活指數」問卷調查,並經由35家跨領域產業專家共同探討,從四大面向了解熟齡族對未來老後生活的滿意度和準備程度。
從四大面向提前規劃
「空間環境」指對整體生活空間的安心感,包括住家、周邊環境及大眾運輸便利性等。問卷調查顯示熟齡者自評結果對空間環境較有安心感,其中,94% 的熟齡者認為自己在家中移動很安全;專家看法:熟齡族對於現在有車有房,已經感到珍惜滿足,不覺得匱乏。然而,卻比較少從未來老後生活的觀點,去理解未來的需求,現在是否需要提早做打算。
「整合服務」指生活品質提升的舒適感,包括住家周邊能否滿足自己運動、醫療、娛樂等需求,或是能否用數位工具完成日常所需等;問卷調查顯示92% 的熟齡者認為住家周邊可以 滿足日常購物、醫療、運動等需求。專家看法:熟齡者雖然能善用不同的服務或取得不同資源,來滿足現階段的需求;但是,對於未來老後生活的想像空間較限縮時,就容易忽略一些潛在、關鍵卻尚未受到重視的需求。
「社群參與」指人際互動與連結的富足感,包括和親友、鄰居、社區團體等互動的狀況;問卷調查顯示熟齡者自評較缺乏參與社區團體活動,整體而言,不到 50% 的熟齡者認為,與鄰里有充分的互動或良好的關係。專家看法:熟齡者穩固的生活重心,主要來自家人親友和職場相關的同溫層。以至於要參與新社群、 找到歸屬和支持,就較沒有誘因且困難度高。然而,未來老後生活卻會仰賴社區的支持網絡,要提早佈局規劃。
「自我成長」則是指自我實現與貢獻的成就感,例如是否有在持續學習精進自己、參加公益志工團體、利用數位工具學習新知等。問卷調查顯示只有 38% 的熟齡者認為有參與公益、志工 團體,只有 60% 的熟齡者認為自己知道從哪裡取 得老年生活的協助資源。專家看法:家庭與事業仍是生活的重心,對於如何好好照顧自己、關注自己內在成長的需求或期待,比 較無暇分心思考,也不認為是現階段迫切需要在意的。
資料出處:台灣銀髮產業協會(111年11月)熟齡未來生活指數與解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