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圖片=謝昆霖
一位五十幾歲的朋友對我說:「校長,我們這些屆齡退休的人都不知道退休後可以做什麼……」多年來致力跨域人才培育,團隊孵化過許多退休後生活提案,發現作為退休後的人生,其實還有許多的創新想像,可多元嘗試。
根據內政部二○一九年公布的資料,台灣人平均壽命為八十點七歲,其中男性七十七點五歲、女性八十四歲。值得關注的趨勢是,「不論男性或女性,近十年平均壽命都增加了二歲」。按此趨勢簡單推估,二○二○年剛好六十歲的台灣男性,有一半的機率會活到超過八十一歲;今年剛好六十歲的女生,有一半會活到超過八十八歲。
退休後還要生活二十五年
換言之,今年六十歲的男性,未來還有二十一年;女性則有二十八年。如果以生小孩來比擬,都可以讓孩子唸到大三了;甚至,孩子都出社會六年了。如果說,出社會前是第一段人生,出社會是第二段人生,那我們還可以活上超過二十年的退休後生活就是「第三段人生」,可以再完成一個職涯了!
「第三段人生」作為一生裡最精華、最具有智慧的階段,經歷了四十年以上的職業生涯、有豐厚的生活歷練。包括看遍人生百態、體驗過政治民主化的歷程、親手催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煌耀的二十一世紀,有著所有世代裡最充沛的人脈資源。
所以,除了當志工、除了環遊世界,我認為你還適合創新。
長照外勞輪椅看護是刻板印象
《孵大學》推動「老派銀髮設計創新學院」的目的,是因為看到目前社會普遍缺乏適合銀髮族群的創新服務。目前台灣的各行各業不是看不到銀髮族群的龐大商機,而是對銀髮族群有著嚴重的思考偏見:總是直接將 「銀髮」連結上「醫療、長照、外勞、輪椅、看護」。但事實上,根據統計資料,退休後的日子裡,有85%的時間是健康的,有10%的時間需要人簡單協助就能自主正常生活,只有5%的時間需要被長期照顧。整體社會對這群人還有另一個刻板印象:銀髮族群對生活沒有主見、沒有偏好。
事實上,台灣目前的銀髮族群是歷史上最有主見、行動力最強、資源最多、經歷最豐富的世代。以前副總統陳建仁為例,離開副總統的位置是六十八歲,是標準的退休族、銀髮族。但是他選擇回到中研院繼續投入科學研究,這是他的偏好和主見,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方式。
對於整個中研院來說,副總統的職位能積累的行政資源自然就能被整合到科學研究裡,發揮更大價值。
工作是生活、生命和社會實踐
對很多人來說,人生來到「第三段人生」已經不再是追求職涯發展、家庭興旺、事業起飛,而是社會貢獻。因此捐款、志工,是最多人選擇的生活模式。我認為,退休後的工作,應該是「生活、生命、社會」三位一體實踐:有簡單的生活收入、完整自己的生命、協助社會發展。除了既有的職業類別、志工,還可以有一些新的想像,例如用自己的專長、資源、人脈,與年輕人共創新事業。
Profile-謝昆霖
X-University 孵大學校長,東海建築系畢業,是一位跨領域高等教育家、室內建築師,也是中部第一創客推手,曾任大學講師,在大學推動跨域創新教學,開創課程設計的新視野。自2016年開始關切高齡議題,與各高齡專家合作開設領域,為台灣社會創造跨域連結的機會。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9期【退休再就業 創意新職種】,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