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過後,賈樟柯不諱言稱,一大群民族主義份子就此誕生了。這些人,由不得你說中國任何不是。近年在海外參加影展,賈樟柯便頻頻遇到這種人的當面嗆聲。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就要將自己歸於體制之外。事實上,他曾在2009年因為墨爾本影展選映了關於新疆流亡領袖熱比婭的紀錄片,而選擇退出影展向中共輸誠,甚至在2018年當選中國人大代表。但每當一群中國導演群起拍賀歲片、愛國獻禮片時,他卻也選擇從來不下去攪和。
遊走與體制內與體制外,是賈樟柯一直以來的作風。雖然聲稱自己只想直率敘述所見、不搞隱喻。但他的作品從來都存在著一些密碼,只是那個密碼不是放一個晦澀難解的東西讓人猜,反而是讓劇情、讓畫面說話。了解他的觀眾、了解中國的觀眾,就是知道他說了什麼、又是哪些話選擇沒說,而沒說的卻也往往被襯托而出。
賈樟柯今年在柏林影展首映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2020)聚焦四位不同時期的中國作家,其中三人在世受訪,談起發跡經驗與故事取材。看起來是溫馨的文學小品,但看到受訪作家其一是余華,而余華寫的又是什麼書,也大概知道賈樟柯想說什麼,以及哪些話他想說卻不能說。
本片片末,余華說自己在學校上課時,課本總是寫說海水是藍色的,他經常納悶為何自己看到的海不是藍色的。於是有一天他游了很長一段距離,邊游邊想著:「我要一直游,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賈樟柯以此作為片名,也似乎意有所指。這類需要細細品味的玄機,也只能親自去意會。
影視界內行人都知道,因為政治因素,對岸電影在台灣無法想上映就上映,必須在每年年底參與一個由文化部主辦的陸片配額抽籤,名導大作都得與名不見經傳的小片平起平坐。這時只論籤運,無關作品好壞與意識形態。
而論起籤運,賈樟柯顯然不太順,通常只能在影展放映。我國政府擔心中共以主旋律電影進行文化統戰,守門嚴謹可以理解,但被中共列為禁片的《天注定》卻也因此被擋在門外,確實顯得有些弔詭。
所幸片商以影展形式邀請這些賈樟柯傑作來台放映,讓影迷有機會一飽眼福,在十月月底舉辦「寧靜的長河:2020賈樟柯原鄉影展」。屆時除了他的新作《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也將聯合另外四部他的代表作《小武》、《天注定》、《山河故人》與《江湖兒女》。雖然仍然不夠全面,但已經是理解賈樟柯很好的入門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