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台北僅四十分鐘車程的宜蘭頭城享有地利之便,且依山傍海、人文薈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住民」。
五年前返鄉投入地方創生工作的頭城青年彭仁鴻說道:「除了本地居民,頭城基本上就是兩群人,一種是退休後移居過來的,另一種是喜歡這裡環境而搬過來的年輕人,台灣人跟外國人都有。」越來越多人來到頭城小鎮的目的,是為了「生活」而不是「旅遊」。
人稱「鉛筆馬丁」的作家黃興芳,出身頭城,在台北從事動畫製作工作二十餘年,六年前開始往返台北——頭城兩地的生活,投入紀錄家鄉與童年記憶的文字與繪畫創作,可說是「雙城生活」的先驅者。
換地方生活,也換身份過下半生
但和其他新住民不同的是,鉛筆馬丁在這個小鎮成長,地方的人際網絡仍在,走在街上還是有鄰里長者會認出他,所以他不那麼「新」;但離鄉近三十載,年輕小輩或年紀相仿的大叔大嬸也多是相見不相識,此時他又感覺像個異鄉人。這種尷尬的陌生感,是他回鄉創作的起點。
在台北,他是人人尊敬的資深動畫導演、業界講師,也是撐起一個家的丈夫和父親。四十多歲正值壯年時,站在人生顛峰的他反而焦慮了起來,業界永遠不缺比他有創意、有體力的年輕新血,以往在課堂上碰面的學生一個個成了他的同事,即便老闆可能看在他夠資深的份上也不好意思請他走人,但他很清楚這種可預見的將來不是他要的。
我不想把這說成「轉行」,而是換一個新的生活方式,換個新身份回到故鄉生活。
黃興芳坦承, 當初決定以「鉛筆馬丁」這個新身份生活時,他其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當時開臉書粉絲頁時,自我介紹要寫什麼都不知道,最後選擇讓經歷一片空白,由於他的「意圖不明」,左鄰右舍之間甚至出現馬丁要回鄉參選的傳言。
馬丁也不否認生活經濟壓力帶來現實的恐懼,但追求新身份的決心使他無所畏懼。
異鄉遊子找到身心安頓
既能寫也懂畫,年輕時磨練出的本事成了他與家鄉重新建立關係的途徑。「因為談自己的童年我就是專家啊,沒有人可以說馬丁你寫錯了。要
講頭城的家鄉記憶,台北人、嘉義人都不能,只有頭城人可以。」
他開始將創作分享在臉書上,沒想到才畫了三四張,生活就出現了神奇的變化。一位六十多歲,住在台北的女士在臉書上看到他繪筆下的老頭城,馬上觸發她年輕時在頭城成長的記憶,開始透過臉書與他熱烈交流,也將馬丁的畫作分享給親朋好友。
「我畫的是自己有感覺、有記憶的畫面,漸漸的大家開始討論那幅畫的四周是什麼,可能他同學家就在對面巷子。」一時之間,擁有共同記憶的人都因為他的畫聚集在一起了。
突然間很多人都認識我,跟我聊那個時代,原本空虛的心靈填補了很多東西進來。
此時,他才感覺真正的「回家」了。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十四期 – 玩聲玩樂玩活力
出版日期:2019/08/01
定價:新台幣220元
零售據點: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
訂閱訂購:請點選此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