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靜容
因為工作之故,常常有機會跟孩子們一起動手做一些美勞作品。小朋友習慣從大紙的正中間剪,然後將不「完整」的剩餘部分當「垃圾」丟掉。多可惜呀!我將之整理、分類,裝進小盒子裡,每當想玩玩拼貼、做張卡片時,就翻翻這些百寶盒,這些零碎、形狀互異的小紙片們剛好派上用場。
這些經驗恰巧呼應《完美的正方形》這本圖畫書。本書封面尺寸方方正正的,那一抹上揚的弧線,可以感受到這個正方形真的很滿意自己的完美。
四個相同的角,四個一樣的邊,正方形滿足又開心。
然而,週一時,它竟然被切割了好幾道,甚至還被打了好幾個破洞。
天啊!它不再是完美的正方形了!於是⋯⋯
太喜歡這個「於是」了,正方形將情緒一轉。
哈!剛剛那些被切割成不規則形狀的紙片重新組合,竟然變成了一座噴水池!
週二,完美的正方形被扯破,「於是」它把自己變成⋯⋯一塊花圃。
週三,正方形被撕裂成幾束長條狀,「於是」它把自己變成⋯⋯。
故事以一星期為串連主軸,將原本方正的四邊形以剪、撕、折、揉等方式拆解成各式紙片,然後再組合成一個物件、一幅景致,簡明卻創意十足的設計概念,飽富深邃意涵。
起先基於「惜福」理由而跟孩子們分享這本圖畫書,可是一邊共讀,一邊聯想起逐漸走向人生下半場的熟齡朋友們。我們正是那個完美的正方形啊!隨著成長、經歷、選擇,我們被切割、扯破、撕碎、揉爛,終於我們有了「於是」。閱讀書中星期四的畫面:
正方形被分割了。啊!一股劇烈疼痛在皮膚裡竄動,我想起那些命運像被巨輪疾速輾過的朋友們。
「於是」⋯⋯它把自己變成一座橋。
是的,那些命運遭受重輾的人們,努力積極地追尋奇蹟,把殘片組成風景或搭成橋樑,嘉惠同道夥伴與後人。例如:原本只是一間公司的經營顧問的約翰・克勞利,一雙兒女罹患一種極罕見且致命的神經肌肉遺傳疾病-龐貝氏症,在眾醫束手無策下,自學研究,成立生技公司,研發出救命的酵素替代療法。(《追逐奇蹟》,天下雜誌出版)
在《小錯誤,大發明》一書中提及四十個發明小故事,例如:洋芋片是遇到百般挑剔的奧客而衍生出來的、便利貼是被當垃圾的不黏黏劑的創意連結、防塵塗料源自一位科學家的不小心,那些成果看來是最好的安排,無不源自於看似「錯誤」的起始。
「錯誤」在未完成前都不等於「失敗」,在錯誤發生後的那個「於是」才是關鍵。想讓「安排」成為「最好」,是需要我們自己創造的。而現在正處於「於是」的狀態,「後青春」階段的我們不正企圖將先前的遭遇,嘗試變成一座噴泉、一塊花圃、一條河流、一座公園或是一座橋樑嗎?
我發下一疊紙,請小朋友們折一折,剪一剪。一刀下去,啊!剪壞了!孩子挫折的將「失敗品」揉成一團。
「別急著丟呀!」我拾起紙團,將之攤平,「所有的紙都有用喔!」在沒完成之前,並無所謂的「失敗作品」,我們都在創造最好的安排。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朱靜容
一種笑得很天真,想得很複雜的外星生物。降落地球後讀了法文系,做過電視節目企劃,編過報紙,主持過廣播,寫過歌、拍過戲…突然,五十歲後跑去法國遊學11個月。現在,一邊讀書、說故事,一邊等待母艦,有一天將重返B612號星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