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的發明眾說紛紜,但各地不同的枕頭都有著共同目標——解決睡眠時頸部,背部和肩部的疼痛問題。在文獻裡,第一批大量使用枕頭的是公元前7,000年左右定居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生活的人們。不過,這段時間裡只有富人才能使用枕頭,枕頭的數量亦象徵著地位,擁有的枕頭越多就代表擁有的越多的財富。然而除了舒適之外,枕頭的誕生還一個奇特理由——在睡覺時便於蟲子和昆蟲從人的頭髮,嘴巴,鼻子和耳朵中爬走。
枕頭其實有非常多的款式,不過古人的枕頭卻多是用來直接置放於懸空的頸部的,叫「頸椎枕」,這是一種專門提供頭部較深的休息區域及支撐懸空的頸部,以提供人們睡覺時能「保持頸部與脊柱」對齊的枕款,曾專用於醫療協助患者保持舒適的睡眠位置。被常民人家接受後,慢慢演變成現在大家所說的「人體工學枕」。然而,自然界各種生物之中,卻似乎只有人類使用枕頭又是為什麼呢?從生物學來看,這跟骨骼及血液有直接的關係。
相較於其他陸生脊椎動物二足行走者,比如鳥類和袋鼠,它們後肢(足)的支點都在身體重心附近,因此軀幹在運動時仍然平行於地面。而人類的後肢卻完全長在軀幹末端,脊柱完全垂直於地面,胸腔因此演化成完全打開而變得扁平的模樣,試想萬一人類的胸腔跟鳥類一樣圓厚,雙足會承受多大的重量。
再者,鳥類的髖關節前移接近身體中間,並有尾羽平衡重量,頸部呈現S型保持軀幹平衡。袋鼠則會用粗大的尾巴平衡身體重量;人類卻是將全身體重經由脊柱垂直傳遞給大腿骨。
人類的雙手演化出能做出各種複雜動作,因而人類的肩關節必須足夠靈活,相較一般哺乳動物身上平行於軀幹兩側的肩胛骨,人類卻是寬而短直接平鋪於後背上;身上短小甚至消失的鎖骨,人類的卻是結實修長——這些都造就出人類擁有一對寬闊的肩膀,軀幹也更顯得扁平的體型。
然而,正是因為人的體型夠大,自身和血液重量給受力組織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因此當睡眠的支撐面不夠平坦時就會發生應力不均,身體內部的骨骼也會向下壓迫周圍組織,這都會在局部產生強烈的觸感和疲勞,由以長期臥床的病患甚至發生褥瘡和血栓的問題,所以人睡覺時總會不自主地翻身。既然人的胸腔格外扁平,肩膀格外寬闊,也就特別需要一個枕頭在翻身時以穩定頭部。
一髮動全身,人類人類的血液較其他動物更多也更沉重,因此當人躺在平面上的時候,頭部若總是比軀幹更低一些會讓頭部血壓明顯升高,睡久了昏昏沉沉不舒服,所以僅僅為了舒適,許多人才會將頭墊高一些睡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