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靜容
記得多年前聽過一場關於語言流變的演講,講者把語言比喻成展翅飛翔的小鳥,它們是沒有國度的,飛呀飛,一旦落腳,語言便棲息在新枝頭上。當中舉的例子令我印象深刻:
台語的「茶」對照法語的「thé」,一樣的發音!許是跟當時閩南地區的茶外銷歐洲有關。
後來我還發現:法語的「savon」跟台語的「肥皂」發音像同胞兄弟似的。越找越有趣!這種「語言鳥兒」飛來飛去,有的拜商業貿易之賜,有的則應該是移民之故吧!
《爺爺的花園》書中主角,正是一位為了走避西班牙內戰而遷徙至法國的移民。原書名《Les poings sur l’île》直譯是「島上的拳頭」,感覺好像「在某座島上有什麼需要握拳的事」,好引人遐思啊!
翻閱故事,喔!原來是起因於爺爺的誤解,也可能是口音所致。法文典故指的是「書寫i時,要記得加此字母頂上的點」(mettre les points sur les « i »),後來引申為「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有點像中文說「事情尚未有發展、定局」時,會用「『八』字還沒一撇呢!」來表示。搞不好誤聽或口音重的人就會說成「“趴著”還沒一“瞥”」大概是這個意思。
《爺爺的花園》透過六歲男孩路易的口吻,陳述他最喜歡的爺爺當年因何徒步來到現在這個國家,而後在親手蓋的房子旁,以神奇綠手指闢出一方土地,種菜植花。
中文書名《爺爺的花園》—「花園」自是重點。圖像用透明片當底上色,一層一層疊起,讓隔代情感的交流顯得如此清澈,卻也嗅出文化、思維可以跨越時空和諧融合。因此縱使爺爺不諳書寫閱讀,照樣能領會小男孩朗讀的詩,轉而用一把吉他回應他的感受。
誠如爺爺所說:「土地,就是我的媽媽。」她孕育出我們所播下的種子,幾株故園特有口味的蔬菜、黏在心尖忘不了的景象,還有摻了濃濃鄉音的語言。因此路易說:「我喜歡爺爺說話的方式。」縱使路易在老師指正後,仍沒有多作表示,那儼然已成為爺孫倆獨有的「暗語、密碼」,所以使用此文句「Les poings sur l’île」(島上握拳)作為書名別具意義。
語言是這般的神秘,除內容外,有旋律、有腔調、有情緒……。常待在花園的路易,透過閒聊、交談,不止聽到爺爺所講述的生命經驗,他還聽見爺爺活靈活現的口音,以及話語背後養成的文化底蘊。而這美好的一切,既透過爺爺那雙與土地最親近的大手,漸漸移交到小男孩等待茁壯的小手中,也在一句誤用的話語中,悄悄滲進一絲原鄉的滋味。
過往常聽見公園老伯伯們濃厚鄉音的閒聊,現在這些聲響正逐漸消失。語言的鳥兒啊,今天飛往哪兒去啦?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朱靜容
一種笑得很天真,想得很複雜的外星生物。降落地球後讀了法文系,做過電視節目企劃,編過報紙,主持過廣播,寫過歌、拍過戲…突然,五十歲後跑去法國遊學11個月。現在,一邊讀書、說故事,一邊等待母艦,有一天將重返B612號星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