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儀婷
「若原本的房子已不適合老後的我們,那我們會想住在哪裡?想過怎樣的生活呢?」這些年,我在各地推動老後生活安排與高齡金融財務規劃時,這類問題越來越常被提起 但我總覺得,與其急著下決定,不如先去看看各種可能性。於是,我們協會今年啟動了「退休生活開箱去」計劃,並實地走訪全台各具特色的熟齡住宅與照顧機構。五月底,我們來到了台南俊傑館。它是一座結合在地生活與熟齡照護的全齡養生宅,同時也是一場對「理想老後生活」的深度體驗之旅。
住在都市中心,讓生活持續流動
俊傑館座落於台南市精華地段,緊鄰綠意盎然的水萍塭公園,步行可達新光三越與藍晒圖文創園區等文青打卡熱點。生活機能與自然景觀兼具,使人們即使「住在都市裡」也能「活在悠閒中」。這樣的地理優勢,正是熟齡者尋求安心生活與社會連結的理想平衡點。這種「不是遠離,而是融入」的地點選擇,正好呼應我們所倡議的在地老化理念。老後的生活不應被隔離,而應與熟悉的城市、節奏及社區共存。
俊傑館的建築設計走的是簡約且溫暖的路線。大廳挑高,走廊寬敞,沒有印象中傳統照護機構的擁擠與冷冰冰。大量自然採光與木質裝潢相輔相成,使人一走進來便放鬆下來。每個樓層都規劃了互動空間與休憩區,讓住戶在日常中能自然地遇見他人。這樣的設計反映出他們對社交健康的重視,不只是活著,更要「活得有連結」。我特別喜歡那個空中花園,想像著有一對退休夫妻或三五好友並肩坐在長椅上,喝著茶,看著夕陽慢慢落下。 那一刻我想:「如果可以這樣一起變老,那將會是多麼踏實的幸福。」
-scaled.jpg)
俊傑館住戶常聚在一起用餐。(圖片來源/侒可傳媒)
照顧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對長者生活的尊重
館內的管理團隊融合了飯店服務的「設備精緻化」、「服務專業化」與「客製化管理」,旨在讓每一位住戶不僅「入住」,更能「被尊重」、「被照顧」、「被了解」。不論是日常生活的協助、健康促進的安排,還是心理層面的陪伴,整體氛圍讓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安全感,更多的是溫暖。俊傑館的團隊以專業照護為基礎,提供的服務不僅僅是「照護」。服務範圍涵蓋健康促進課程、營養配餐、生活陪伴、日常活動安排,以及獨家高壓氧艙與下肢循環機。並且俊傑館與緊鄰的物理治療所暨運動科學中心合作,為住戶提供個別化照護。這些服務都在傳遞一個訊息:住在這裡,你不只是被照護,更是被看見、被尊重,並被邀請參與。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館內一位服務人員的分享:「我們不是替長輩做決定,而是幫他們保留選擇的權利。」這句話點出了全齡宅的核心精神,也點出了熟齡生活真正該重視的核心價值:自主與尊嚴。
不只是看見一個住宅,而是看見一種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所謂「全齡宅」不只是為高齡者設計,而是思考「從現在開始一直住到老」的生活方式在俊傑館的空間動線、家具配置和社群活動設 計中,處處可見「預防性設計」與「生活自主性」的融合例如:房間無高低差、門寬可容輪椅、浴室安全扶手與無障礙空間等設計,都讓未來可能的照顧需求變得「自然可及」,而不是「妥協」與「不得已」。俊傑館不是只為熟齡而設計的「機構」,而是一座讓人願意從現在住到老的「家」。
-scaled.jpg)
俊傑館戶戶有陽台,最大坪數22坪很搶手。(圖片來源/侒可傳媒)
這趟參訪,讓我看見的不只是一個住宅,而是未來生活的可能性。這是一種可以主動規劃的生活節奏,也是一種與社會共融的熟齡生活樣貌。我常說:「好好退休不只是財務的安排,更是生活的選擇。」俊傑館正是一個讓我們具體看見選擇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