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老聯盟今(6月25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亞太高峰會,以《全民百歲時代:共創亞太幸福老後生活》為主題,聚焦跨代共居共樂、社區共生營造及創新科技應用3大主軸,邀請來自荷蘭、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5位實踐者及意見領袖,以及6位台灣在地行動者,分享各地面對高齡社會的創新實踐。其中來自日本神戶Happy株式會社創辦人首藤義敬在會中分享住著40多人「快樂之家」的6層樓共居住宅公寓,在公寓內老人、小孩可以是被照顧者也是照顧者,跨代共居也讓小孩在生活中接觸老人,甚至連告別式都在住宅內舉辦,是很好生命教育。
40多歲有著綠色挑染髮的首藤義敬在亞太高峰會上表示,自己是上有老下有小、長照與育兒兩頭燒,有雙重照顧壓力的族群,經營的長照機構快樂之家,是小社區縮影,內有無障礙空間,讓各年齡層人可互動交流,對大腦來說是最好環境,住在這裡的老人也可自由戀愛,大家像家人一樣,提供跨世代共同生活。
快樂之家辦告別式 孩子表達感謝
他表示,老人是老前輩可幫忙育兒,社區小孩也可幫忙,如奶奶離世前想看小朋友體操表演,就將共同生活的大廳變成體操教室,奶奶離開後,小朋友也寫下謝謝奶奶多年陪伴。快樂之家並可依每個人心願辦喪禮,像有人想成為一顆樹,在公寓內辦告別式,社區一起舉辦,大家聊聊對逝者的懷念,也療癒照顧工作人員,可以好好送走被照顧者。
而日本宅老所石井家的石井英壽,是52間的緣側創辦人,他也在會中分享,打造共生生活圈,讓0至100歲都能安心生活的第二個家,運用社區力一起變老,並以多世代臨終照護,讓小朋友去觸碰過世的爺奶,年輕照護員照顧臨終爺爺洗澡到生命最後一刻,讓死亡不是禁忌而是日常的延長。

平常也會讓小朋友幫忙去清潔長者的嘴巴。圖片來源/石井英壽
香港范寧醫生是醫護行者創辦人,同樣打造以人為本的共生社區,從健康促進到臨終關懷的社會處方實踐,不但透過與餐廳合作,促進健康、提供健康餐食如海南雞飯,原本雞腿改用雞胸肉,更動員低收婦女去跑步,半年後成功完成10公里挑戰,並強調人老或病了不代表沒有能力,而醫護行者也推動生命教育,讓臨終病人可在宅離世。
荷蘭漢克赫爾曼.納帕博士則分享AI賦能高齡自主生活:打造自立支援的新模式;新加坡馬學嘉副教授主講智慧生活新未來:讓高齡與照顧者擁抱科技與自主生活。會中還有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創照服務設計照顧學校林依瑩校長、長泰老學堂林金立執行長、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多扶假期執行長許佐夫與銀享全球創辦人暨執行長蔡昕伶6位台灣在地行動者一起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