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廖靜清,攝影=林永銘,圖片提供=胡定一
梅雨季午後,來到外雙溪的中影文化城,這座歷史建築曾是孕育台灣電影、電視劇的重要搖籃,培植了無數知名導演、影業技術人才,催生許多本土鉅作。
台灣僅存的電影擬音大師胡定一 ,二十三歲考進中影第三期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開啟了影音後製生涯,四十多年來自始至終都待在同一個部門。
「我只是盡我的責任把工作做到最完美!」胡定一瞇著笑眼回答,除了退伍到正式進入中影的四個月打工期,一輩子都奉獻給電影幕後配音。
從菜鳥助理熬到獨當一面
早年幕後技術工作都是師徒制,胡定一每天跟在師父身旁「偷學」,早上八點半先到中影片廠開機預熱,讓師父一來就能馬上開工。「剛開始什麼都得學,裝聲片膠卷、放磁帶、聲音剪接等,儘快熟悉所有作業流程。」
熬了六年終於出師,他笑說緊張到已經忘記第一次獨挑大樑的影片名稱,但記得嚴師陪在身旁打氣的模樣,迄今仍是滿心感動。
雖然被譽為國寶大師、玩聲專家、國內僅存的電影擬音師,說起這一行的甘苦,只有「艱辛」兩個字可以形容。
「電影幕後工作就是要熬,熬心智、熬體力,熬到把專業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胡定一咬著牙從菜鳥助理做到音效師、升到中影製片廠聲音部副理,對廠內所有的機器設備瞭若指掌。
「你們看,早年類比技術的機器多大台,器材動輒十萬百萬,例如盤帶機、光碟機等,這些磁帶在剪接時,連斜切、平切都大有學問。」
胡定一邊說邊示範磁帶上機操作,動作純熟流暢,畢竟已經與這些機器相處大半輩子,完全是反射性動作,他笑說現在進中影的年輕人大概都不會使用這些設備了。來到另一個裝滿膠捲底片的房間,胡定一熟門熟路拿了幾捲錄有珍貴音檔的母帶,說明電影從膠捲底片到數位拷貝的演進。
「早年製作電影的唯一方式就是透過底片,導演看過拍攝毛片,若不滿意就重拍或轉換景,字幕、聲音一層層加上去後,才完成拷帶。」聆聽製片、錄音過程,宛如上了一課台灣電影聲音技術發展史,以前全靠事後配音,聲音技術人員佔有重要地位。
直到進入電腦時代,台灣電影開始走向數位化,嶄新革命強勢來襲,胡定一又再度學習當時的最新技術。「專業人員養成最重要的是時間,不斷累積豐厚經驗,要多看、多拍、多做才能實際體會。」四十二年中影錄音生涯,胡定一以敬業精神與專業態度全心全力投入。
台灣電影音效最佳活字典
「跟著導演一起看片,討論哪些地方要配音效,看過一遍就得全部記起來。」胡定一笑說這行業非常磨人,考驗記性、專注力、創造力和反應力,配音時一定要快狠準,落在畫面正確的點上。
所謂記性,是記住劇情內容,下一刻會出現什麼轉折;專注力則是全心投入,緊盯畫面同步製造聲音,稍有一秒遲疑就落拍了!創造力是音效師的聲音戲法,發揮想像力憑空打造背景聲音,讓觀眾宛如身歷其境。至於反應力,是從事任何一行都該有的敏捷思維,具備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隨時滿足導演的需求。
走進中影的擬音室裡,堆置的道具五花八門,幾乎全都是他所捐贈。從腳步聲到物體移動、鳥禽振翅飛翔、武俠片的刀光劍影等,全都是利用各式道具創造音效。
這些道具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唾手可得,「你知道踩在雪地上的腳步聲可以用帶殼龍眼乾做出來嗎?用力甩動竹枝條是不是很像武俠片的振袖聲音?細揉玻璃紙就能發出柴火燃燒的聲音⋯⋯」
胡定一得意地拿出一根裝有彈簧的鐵器,一抖動竟發出科技感十足的啾啾聲,令人馬上聯想到科幻片。這根鐵器是DIY 特製,別人不要的大彈簧成了胡定一創作配音的寶貝,「我看到東西就想試試會發出什麼聲音,物件組合在一起又會產生什麼火花!」
邀請胡定一回到中影老東家受訪,年輕的音效師前來請教老師傅某某聲音對不對,他完全不藏私指導技巧,所有的聲音記憶都刻印在腦中,堪稱台灣電影音效活字典。
每一次擬音都是一場創作
電影剛問世之際,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被視為純粹的視覺藝術,後來發展有聲電影後,聲音變成重要的一環,甚至能觸動內在靈魂。身為全台最資深的擬音師,他說聲音創作要自己花心思去想細節。做音效之前,他先試著錄製一遍,想辦法一個聲音、一個聲音找出來,才能做出精緻有層次的聲音,讓觀眾產生不同的空間感,喚起日常記憶。
二○○○年迎接數位化浪潮,中影第一部數位電影也是由胡定一錄製音效,面對轉型新革命以及數位軟體不斷更新,胡定一保持學習彈性,「人就是要不停學習、更新專業知識,不學就不會,然後就被淘汰!」即使已經退休了,他仍經常至各單位演講、分享擬音奧秘,並擔任兒子胡皓翔導演的影像製作公司顧問,持續跟上電影產業的發展腳步。
對胡定一來說,每一次的擬音都是一場創作,發揮想像力創造出電影中的音效,營造真實氛圍。聲音不光只是擬真效果而已,還必須帶有高低起伏的情緒,連腳步聲都有戲!以摔倒聲為例,胡定一直接來真的,還帶有身體回彈在地上的餘音。
「當然會有保護措施啦,如果只是假摔,那就僅有單調的重響,少了餘韻。」在電影《愛情萬歲》中,他穿著高跟鞋一步步走出女主角孤寂的腳步聲,長達七分鐘的走路聲,讓人閉上眼睛「聽見」靈魂,這些帶有情感的聲音是電腦無法做出的效果。國寶級大師分享擬音藝術,必須洞察聲音的各種面貌,多聽多觀察,不停嘗試、 不斷實驗,找出最貼切電影畫面的聲音為止。
小辭典:擬音(Foley)
來自於電影史上第一個從事擬音工作的人:Jack Donovan Foley,指隨著電影畫面和劇情,同步做出對應的配音。配音前先看過影片,謹記音效動作、使用的道具,須精準掌握動作時間點。
為擬音藝術奉獻大半輩子
四十餘年的從業生涯,胡定一參與超過八百部國片音效工作,導演王婉柔被他的神奇工作室和聲音魔法吸引,決定拍攝紀錄片《擬音》,窺探聲音藝術師如何用聲音說故事。華語史上首部拍攝電影聲音的紀錄片,以資深擬音國寶大師胡定一為主角,觀眾看不見的銀幕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的音效學問,包含擬音、聲音剪接、音效、錄音等技術,賦予電影生命力。面對數位化浪潮襲來,擬音需求雖然減少,但不會消失,層層疊疊的細膩情感仍無法被機器所取代。
胡定一的擬音旅程還在繼續!雖然已從中影退休,這幾年以獨立電影音效師的身分參與電影製作,持續貢獻獨特的擬音技術。在第五十四屆金馬獎典禮上,他從資深演員楊貴媚手中接下「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座,全場報以熱烈掌聲向這位擬音藝術家(Foley artist)致敬。從菜鳥助理到國寶級大師,胡定一對擬音的熱情從來沒減少過,一輩子專注做好這件事!
胡定一目前已展開第二人生,閒暇之餘喜歡到社大上課及當志工,長年游泳和散步,為生活添加多樣元素,宛如電影加入適當音效,才能成就完美人生演出。
胡定一
1952年4月24日出生,個性務實穩健的金牛座,善於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富有創新和想像力。自1975年進入中影至退休,逾40載而不輟,不僅是台灣資深擬音師,更被喻為國寶級大師。一心一意為影劇聲音藝術奉獻,2017年獲頒金馬獎第54屆「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殊榮,投注志業熱情從沒減過。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4期【玩聲玩樂玩活力】,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
延伸閱讀
Anke人物|「盡量去做一件自己想追夢的事情!」安藤忠雄來台演講,揭開挑戰建築的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