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兩個月的暑假中,許多人特別是熟退族會想到戶外活動,然而不論是海邊或是登山健行或是玩耍中,最怕的除了跌倒受傷外,就是被野生動物咬傷了。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狂犬病檢測呈陽性的動物明顯增加,疾管署提醒,民眾若在野外不幸遭野生動物咬傷,只要照著三個步驟就能保住一命。
被野生動物咬傷後,除了嚴重時會導致組織壞死,其實也有機會發生「狂犬病」。當「狂犬病」經過一個月的潛伏期後,會開始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當開始出現恐水現象、恐水症時,非常容易產生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到時的死亡率幾乎已經接近100%。過往大家對「狂犬病」的印象是要擔心野狗居多,但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年的監測資料,國內今年至今發現動物狂犬病呈現陽性案件數共51件中,其實都是「鼬獾」。羅一鈞也表示,狂犬病會感染哺乳類動物,像是鼬獾、白鼻心,除了北部地區尚未有案例外,幾乎都分布在花蓮縣、台中市以南的地區。
羅一鈞也提醒,台灣除了上述曾提及的鼬獾、白鼻心等哺乳類之外,也曾在東亞家蝠身上驗出麗沙病毒,而牠們都是可能在全台每個住家出沒民眾如果在黃昏看到蝙蝠出沒都應避免接觸。
羅一鈞以及疾管署提醒,民眾如真的不小心遭野生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一定要根據三個步驟:
- 用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
- 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
- 儘速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就醫。
再經過醫院醫師評估後,如有感染風險,應儘速接種免疫球蛋白,並依時程(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0天,及第3、7、14、28天)接種5劑人用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