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孚(大塊文化童書主編)
最近,我開始去上初學者的街舞課。課堂上,老師先示範一段看似簡單的動作:右手旋轉、左腳跨步、身體同時轉向。雖然眼睛看懂了,腦袋也記下了,但等到自己實際跳一遍時,身體卻像突然被拔掉插頭的電腦——直接原地當機,完全不聽使喚。
老師會耐心地把動作拆解開來,教我們手腕怎麼翻、腳步怎麼移,讓身體一點一滴記住。一次又一次練習後,才總算能跟上音樂的節拍,感受到「手腳和腦袋終於連上線」的成就感。跳舞的時候,看著自己在鏡子裡反覆練習的模樣,我忽然想到去年編輯的兩本繪本——《我的手》和《我的腳》。
作者內吉布(Néjib)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同時也創作童書、圖像小說和劇院海報。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就深受吸引,他用俐落的線條與色塊,描繪出手腳的各種妙用,內容簡單卻優雅。生活自理、溝通表達、運動、遊戲、創造——我們每天都在用手和腳,卻很少認真思索,它們究竟能完成多少不可思議的事。

《我的手》《我的腳》/作者:內吉布/大塊文化出版
我家寶寶去年剛出生時,每天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爸媽的臂彎裡。沒多久,她的手開始能緊緊抓住我的手指;再過幾個月,學會翻身、爬行,甚至能扶著家具站起來。一歲生日剛過,她已經能穿著鞋子到處走,甚至試著爬樓梯了。
看著她一次次嘗試、跌倒、再站起來,然後終於跨出人生第一步時,才發現原來「走路」一點也不簡單,需要全身無數細小的動作配合,才能順利完成。而手的成長也令人驚喜:從一開始只能用整個手掌抓食物,到後來能精準地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米粒,再到學會拿湯匙送入口中。每一次微小的進步,都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揮手說再見、擊掌、拋球、遮臉玩躲貓貓、立正站好、大步跨越、彈跳⋯⋯繪本裡用簡單的圖文呈現這些神奇的能力,但它們都不是人類出生第一天就能做到的。
幾年前,我的母親因意外造成手腳骨折,一度只能坐在輪椅上。原本輕而易舉的動作——如廁、洗澡、從椅子上站起來——都變得困難又費力。她花了好幾個月復健,才逐漸回到原本的生活。
陪著她走過那段日子,我深刻地體會到手和腳的功能並非理所當然。書中雖然用輕鬆的方式描繪手腳的用途與相關事物,但背後也是一種提醒:我們能自由走路、用手創作、擁抱別人,全都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事。

《我的手》/作者:內吉布/大塊文化出版
手和腳的力量不只來自肌肉,更來自它們和大腦的默契。嬰兒學走路時,大腦同時要處理平衡、方向與力量;我們學新舞步時,節拍必須在一瞬間傳遞到每一個指尖與腳尖。這種精密的協作,是成千上萬次練習與神經訊號累積的奇蹟。
人類的手能握筆、縫衣、彈琴、雕刻細微的細節;雙腳能長時間直立行走,並解放雙手去做更多事。這樣的結構設計,讓我們完成了許多動物做不到的事,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寫到這裡,我忍不住低頭看看自己的雙手與雙腳。它們陪伴我走過每一刻——曾經牽著爸媽的手上學、和朋友在操場上奔跑、用手把寶寶摟在懷裡。
手和腳,也許是我們每天最習以為常的存在,卻蘊藏著驚人的力量。就像繪本所傳遞的訊息:它們不只是身體的一部分,而是能帶我們去更多地方、完成更多有趣事物的夥伴。它們能翻書、能跳舞、能抱起你愛的人,甚至能帶你去遠方——比你想像得還要厲害。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想了解更多熟齡繪本的精彩解讀,歡迎參加熟齡繪本悅讀會【達人季選:大塊文化】
🕑時間:14:00~16:00

熟齡繪本線上悅讀會: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