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許多朋友最期待的事就是「好好去旅行」,彌補過去因工作繁忙而錯過的度假生涯。尤其身邊許多姊妹淘,早在退休前就已計劃好一趟趟長天數的旅行,少則十來天,甚至一去就是一兩個月,真的讓人羨慕又佩服。
不過,興奮之餘,旅行的行李打包卻常常讓人傷腦筋。一旦出門日數拉長,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多帶一點物品以備不時之需」,結果行李箱爆滿,提起來沉重,上上下下真是不輕鬆。
我有位好友May,就是我心目中的「行李收納達人」。他跟先生退休後,開始了「世界巡禮」的旅程,走過無數國家與城市。每次旅行回來,他總是容光煥發,像是充飽電般,神清氣爽地與我們分享旅程的美好。而最讓我佩服的,除了他的旅遊規劃,就是她的「行李管理哲學」。

只是配上個邊疆民族特有的帽子,氣場立馬轉變,民族風味立刻顯現。(圖片來源/May)
你能想像嗎?他常常一出門就是數週,甚至大半年,行李卻從未超過20公斤!更厲害的是,他的旅行美拍不只是到此一遊,還結合當地文化、建築與自然景色,每張都像雜誌內頁般有風格、有情境。他的旅遊照片讓我深刻感受到,不只是一張值得留念的旅遊照片,也不單單是「到此一遊」,而是要「融入當地」。

在古樸的古城套上見中式馬褂,和背景渾然天成。(圖片來源/May)
May的旅行收納心法,分享給你:
一、掌握氣候,不只看季節,還要看「緯度」
別以為夏天就能輕裝上陣,若目標地是高緯度地區,即使是7月也得準備保暖衣物。出發前一定要查詢當地氣候,評估需要的厚薄衣物。

別看萬里無雲,南疆的沙漠還是必須披上厚披肩,以抵擋風沙,感受一下三毛的沙漠生涯。(圖片來源/May)
二、預留「正式場合」穿搭空間
旅途中或許會有需要正裝的場合,如拜訪老友、入住高級飯店等。帶上1-2套正式服裝,就能應對各種場合。

到了現代化的城市,毫不費力地,就穿上行李箱裡的衣服吧。(圖片來源/May)
三、精打細算,將「治裝費」納入預算
May的聰明之處在於,她會預留一筆「旅遊治裝費」,而不是一味塞滿衣服。他會事先研究旅行當地的文化特色,然後透過網購平台,購買幾件符合當地風格的服飾或配件,再與帶去的服裝互相搭配。

在北疆的大草原上,套上件當地手工背心,完全吻合草原風光氛圍。(圖片來源/May)
他會請飯店協助代收包裹,抵達後服裝已經隨時可換上,拍起照片更有氛圍。旅程結束前,這些衣服可送給當地的服務人員、親友,也可以當作紀念帶回,行李重量也不會爆表。
四、衣物選擇重「搭配性」與「功能性」
May會帶基本色的上衣、褲裙,再透過絲巾、配件、帽子來變化風格。幾件單品就能搭出多種組合,省下空間,也能與旅遊地連結上。
五、帶得巧,不如選得好
他的行李箱中幾乎沒有「以防萬一」的雜物。取而代之的是每件都實用、可搭配的單品,化妝保養品也以多功能為主,小而精緻,完全不浪費空間。
旅行,不該被沉重行李打敗,時尚,也不該因便利或擔心疲憊而簡化。讓我們像May一樣,把「旅行收納」當作旅行的一部分設計,用巧思打造輕盈又有品味的旅程。下次旅行,不妨也試著用這種方式,行李減重,風格升級,你也會發現,這樣的旅行,走得更遠、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