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儀婷
我曾經在失智症講座上提問:「如果有一天你開始忘東忘西,你希望怎麼被照顧?」坐在第一排的阿姨笑了笑說:「我自己倒是不怕失智,我最怕的是,到時候我的小孩不知道我要怎樣過日子,那樣他們會很痛苦。」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失智症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而是一個逐漸改變的歷程。從偶爾健忘、走失,到後來生活習慣變得雜亂,對失智症的照護就像是一場馬拉松。多數人都是「等需要時才開始想怎麼照顧」,但到那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照顧失智不僅是滿足當前需求,更在於規劃未來的方針
正因為失智症是逐漸變化的,我們更有機會提前設計照顧安排,也能透過安養信託完整規劃照顧階段、資金流向以及照顧條件,以確保失智者的生活品質以及家庭照顧的穩定性。
失智症照顧過程中,最常見的3大問題是:長輩無法清楚表達照護需求、子女對照護方式與費用支出意見分歧,以及即使有資金,卻因產權登記在長輩名下,導致資金無法動用或產生爭議。而這3個問題其實可以透過「階段式啟動設計」安養信託來解決。
安養信託實現「階段式」照顧機制
第一階段輕度認知障礙 (MCI)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協助長輩維持正常生活,以避免因健忘造成財務損失。在保有長輩日常自主權的同時,也可避免他們過度提款、重複消費或被有心人利用。可以授權信任的對象協助他們進行資產管理。我們可以透過信託設定,每月撥款到長輩指定的生活帳戶,並透過固定的資金管理方式,幫助長輩維持穩定生活,以確保其財務安全。
第二階段進入輕中度失智症(需要照顧協助)
此階段開始出現明顯的生活功能退化,因此需要協助備餐、提醒服藥,以及出門時需要他人陪伴。當醫師診斷確認長輩進入輕中度失智後,信託安排即可啟動「照護支援模式」。這包括居家照顧服務、日間照顧中心費用、看護費用與輔具購置等項目。所有支出經信託機構核准後執行,以確保資金透明且用途明確,並避免家人之間的爭議與猜測。
第三階段中重度失智症(需要全天候協助)
此階段患者可能出現走失、誤食、情緒不穩等行為,因此需要長時間的陪伴與監護。通常需要機構式照護或全天看護服務,由於資金需求大且支出頻繁,容易對家人造成壓力與負擔。透過信託,我們可設定明確的「重度失智診斷」條件,由醫療單位提出證明後,即可自動啟動更全面且密集的照顧資金支出,包含安養機構入住費、看護人力費用與醫療支出,以降低家屬的負擔與爭議。
信託不是預測未來,而是為未來作好準備
我知道很多人害怕談「失智」這兩個字,覺得講了就會發生,但事實上失智症不是一天發生的,照顧準備卻常常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開始。如果我們能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條漸進的路,就能更有耐心、更有系統地陪伴,並且在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留下更多溫柔的空間。
信託不僅僅是財務工具,更是一種生活安排的預設,是家族情感與責任清晰化的機制。當失智症從輕微逐步惡化時,清楚且透明的照顧安排與資金規劃,才能真正保護家人的感情與失智者的生活品質。
最後,雖然失智症無法預測,但照顧計畫絕對能夠事先規劃。早一步的安排不僅保護長輩未來的生活,更能減輕家人長期照顧過程中的沉重心理負擔。失智症或許無法完全避免,但我們絕對可以提前做好照護安排,使未來的生活依然充滿尊嚴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