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台菜對黃婉玲來說是一種浪漫的堅持,他不僅是個會做菜的人,會寫書的人,也是個會說故事的人。承載著老祖先的生活智慧,黃婉玲熟練又歡喜得聊起一道道菜餚,不同的食材互相撞擊,產生不同的味覺饗宴,彷彿經由他的手,這些美味就能夠無盡綿延下去。
從什麼時候起發覺自己似乎對做菜很拿手?黃婉玲緩緩說起,「我開始對做菜建立信心是在12歲的時候,因爲家裡的每個人都說好吃,我堅持要做菜,我爸爸沒辦法,他就買一個進口爐,我試著站在椅子上做菜,做完之後我就發現掌聲響起了,特別得意。」黃婉玲還說,做菜這件事也讓他在家中的地位獲得提升,「有一次我大哥惹火我,我就很生氣的警告他晚上不准吃飯,甚至還得到爸爸的附和」,這讓他在嚐到權力滋味的同時,更加深了對做菜的情感。
對黃婉玲來說,傳承台菜是一直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責。他表示,想真正的做到「傳承」,最重要的事並不是一對一的專人教學,而是「文化認同」。最主要是現在在傳承的過程中,他發現到台灣的文化也斷層了,很多人不能理解老祖先的精神,用現代或西式的方式來對應台菜,像是用川菜、越菜的手法來料理台菜,「如果這種觀念都不改,我根本沒辦法真正教會一個人做台菜」。侃侃聊起傳承台菜這件事,黃婉玲說著,「至今我教課已經教了十二年以上,有碰過米其林的廚師來上課,但他們上半天就走了,因爲不符合成本效應;不過也有能夠接受這套邏輯的學生,有一個學生,我教了他做十道菜,教完之後他自己也會做了,然後這樣的台菜色彩便能成功推廣出去,還吸引了很多人,有客人從香港來,還有人從美國來吃。」透過努力,黃婉玲希望讓更多人品嚐到台菜的精神與美味。
黃婉玲認為台菜是祖先的故事,所以他決定寫書。他指出,「我不是要寫給懷舊的人看,因爲懷舊的人他本來就知道了,我想要說故事的對象是給年輕的這一代。」如果不是透過書,這些東西對年輕一輩來講太遙遠了,所以從這種簡單的書,慢慢入門,就能讓青年們開始瞭解,祖先有做「食」這個東西,很多人可能知道松露、魚子醬、韓式泡菜,可是祖先的菜我們卻都不認識。黃婉玲說,「身爲一個台灣人,如果對在地的飲食文化卻是陌生的,我覺得這有點令人難過」。
台菜教母黃婉玲推出最新作品《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這本書是「台菜教母」黃婉玲老師的最新力作,結合傳統與創新,保留台菜傳統工法,展示超過五十道減醣佳餚,用意是讓讀者輕鬆打造豐盛又健康的餐桌。談到寫這本書的立意,黃婉玲表示,自己想幫助更多人可以簡單地吃到美味。他舉例,「我本來不喜歡吃青椒,可是我發現青椒加了醬油後,那一股特殊的味道就不見了,反而變得更柔和、更好吃,而且醬油也不必加得太多,只要靠食物之間的味道碰撞,就能輕鬆破解偏食的問題」。這本書中也有提及一些觀念或是實際作法可以幫助慢性病的人減緩他們的症狀,黃婉玲指出,像八寶炊飯裡面,使用的是鮮米22號,三分之二的蔬菜,三分之一的鮮米,不用吃到兩碗,就已經很有飽足感了,而且不會有澱粉過多、糖分過高的問題。「因爲你總不能告訴糖尿病患者說,你絕對不能吃飯,但是只要幫他們找到替代的方法就可以了」。
「很多人說台灣沒有大菜,那我已經證明,台灣是有大菜的,現在我想讓它更加通俗化,因爲想要做到通俗化,才會將書名取作叫家常菜」。《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是黃婉玲歷年最滿意的書之一,他分享,因爲「家常菜」可以走入家庭,可以走入自助餐店,可以走入便當店,可以走入團膳機構,甚至在醫院裡面,可以有一個機構自己出來賣這些家常菜,如此一來,這些單位便可以在盈利的同時,又把健康與台式美味傳遞出去給更多人。這一條台菜傳承之路既辛苦,又漫長,黃婉玲不願放棄責任,至今,他仍雙腳步行在這條路上,一點一滴維繫著台灣料理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