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若珣
試想一天早晨,你在花園發現一對遺落的翅膀,你會有什麼反應?撿起它?背上它?還是剷除它?這是古雷默先生的困擾,就在一個配著「日日變換的彩色曙光」吃早餐的清晨。
我們來觀察古雷默先生的心情轉折,當他第一次看見翅膀,他直覺地認為「一定是某個人把他忘在這兒了。」因為他一生不曾擁有一雙翅膀。古雷默先生對周遭的鄰居打探,沒有人遺失翅膀,甚至認為這是個玩笑。
「我們都是腳踏實地的人」鄰居的回答顯然一語雙關,忙忙碌碌的工作中,翅膀不需要存在,沒有人重視那些天馬行空的念頭,旁人不能理解這雙翅膀,畢竟它在環境中是這麼格格不入,且對「現實生活」沒有幫助。到處尋訪不得答案,古雷默先生只能自己解決困擾,於是他伸手觸碰了這雙翅膀,發現這雙翅膀是從土壤長出來的。觸碰激發了回憶,古雷默先生回想起自己曾在童年時期,將一個藏寶盒埋在庭院此處的土壤中。盒中盡是塵封多年的重要記憶,那是曾有的溫暖、最喜悅的驚奇、曾經想要維繫的聯絡人、曾參與的重要比賽,這些現在看來無足輕重的小東西,是遙遠的「那時候」所認為最珍貴的寶物。當時如何認為重要或許已不復記憶,回憶中的情感卻如深黑的沃土,孕育出日後的想望。
可以想像,古雷默先生自從成年後就將童年時的感動和喜悅隨著藏寶盒一同埋葬,就像一般人一樣,努力成為一個社會中「腳踏實地」的人,而直到老年,夢想才有機會再次出現。-這對用以飛行的翅膀,來自童年未能完成便擱置一處,隨時間逐漸積累的想望。帶著好奇與體認,古雷默先生持續澆灌這雙翅膀,不管旁人的眼光,他幫助翅膀持續生長,直到有一天翅膀夠大了,他藉著翅膀飛翔,感受空氣中的五感和氣息,「徜徉在所有故事之上」。
我想,童年與老年有一條隱形的連結線,因為時間之於人生的餘裕,過往的夢想將再次被喚醒,只看老年的自己有沒有勇氣伸手接住,從生命深處再一次發出的想望。當人生階段對「現實」的需求可以放鬆一點,多一點回歸內在的時候,夢想之翼將會再次顯現,帶老年的我們去到更遠的地方。
《翅膀》這個故事幽默莞爾、清爽如詩,讀者可以細細品味字句間的幽默與詩意,我也很喜歡圖像描繪的風格,畫面裡輕盈多彩的跳動線條極富律動感,小鎮日常生活的忙碌和平靜時刻也隨之入眼。這段故事像是一個日常的小插曲,這個小鎮與周遭的人不曾因古雷默先生的困擾有所改變。但這並不重要,因為最終,古雷默先生的改變所帶給自己的,是旁人無法體會,也不需要對人交代,全然自我的喜悅,一首自由的歌。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鄭若珣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現從事文字寫作、圖像創作與視覺設計。居於綠意盎然、生命豐沛的臺東,讀讀繪本、想想世界,在波濤拍打海岸的潤石聲中,過平靜簡單的小日子。
FB:晝書/夜畫。寫日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