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世代,指台灣戰後嬰兒潮也就是三、四、五年級,目前大約50-70歲的族群,壯,表示強壯、力量之意,這個名稱由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提出。
「以前老人屬於少數弱者,60歲就準備退休含飴弄孫,但現在平均壽命比以前多20年,現在70歲的人個個都還生龍活虎,整個社會卻還在以舊時代思維去看待他們。」
吳春城認為,社會上90%的知識是歸納出來的,然而高齡化問題是人類社會沒有經歷過的現象,過去都使用「老人」、「銀髮族」等負面字眼,應改變社會各界對高齡者的負面認知,也因此,壯世代正是高齡者的正名解放運動。
從戰國策到壯世代,吳春城表示自己關注的其實是同一件事,也就是時代趨勢。30年前的台灣最主要問題是民主化,台灣60歲以上人口超過500萬,而且還在持續增加,當務之急是高齡議題。
高齡者不應成為年輕文化的邊陲者
「台灣55歲以上有734萬,佔人口三分之一,影響選票快50%,這麼大的政治勢力,卻沒有人重視。這一代成為失落的一代,不甘於被舊思想框架,不想被稱為老人,裝年輕、假年輕,成為年輕文化的邊陲者,這些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其實坊間很多活躍老化的書籍,但吳春城提到,許多書籍談的是高齡者如何飲食養生、高齡理財甚至待人接物等等,許多人原本在職場上很有成就,一到高齡就被視為什麼都要被教導的孩子,反而六神無主,「第一人生目標就是學習,第二人生成家立業,都很明確,第三人生最大問題就是沒有目標,以前沒有這個問題是因為以前平均壽命沒那麼老。」
就因為過去社會沒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因此「壯世代可說是一個新人種,高壽高智能高資產,竟然成為社會上被歧視的人,」吳春城為了翻轉老年的負面印象,近年來動作頻頻,2015與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創辦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2016年成立壯世代教科文協會,進行100多場「壯世代之春」演講,當他看見到台下聽眾熱切的眼神,就知道自己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壯世代之春 翻轉新社會思考
2022年出版《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是針對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新生活、新面貌描繪。書裡提出高齡解放運動的九大預測,描繪新的未來,透過「壯世代之春」三枝箭,從個人覺醒、企業參與和政府政策思維改變,三管其下,翻轉新社會思考,超高齡社會不是死水社會,灰暗社會,缺少活力的社會。
這本書不僅是連結世界新的思潮與理念,更重要是符合台灣本土社會改變的策略與指南,包括建議政府各部會,高齡議題是跨部會議題,也是重要國安議題,不是只有限縮在衛福部,限縮在老人福利和長照政策。
譬如活用高齡人力資源,勞動部要有創意的高齡勞動政策,用能力和意願來界定退休,不是用年齡,高齡創業、就業都有更多可能性。例如教育部可以推動豐富多元的樂齡學習,培養新的社會資源,如何退休準備、如何規劃退休生活、如何學習更多技能等,都會鼓勵不一樣生活。例如經濟部如何帶動銀髮產業、橘色經濟、長壽經濟,促使跨世代合作創新,發展台灣未來新產業商機。
銀光經濟 形成經濟正循環
年輕人不婚不生不育不養,哪裡出問題?因為壯世代掌握三分之二的財產,倘若腦袋裝著上一代思維,省吃儉用,就會形成死水經濟,年輕人沒有機會創業,經濟沒有動能,經濟不動則變成逆循環,沒錢的拼命花錢,有錢的不花錢,年輕人產生被掠奪感。
長者省吃儉用不消費被歧視,商家認為老人年紀大不用買衣服不用打扮,實際上卻是,商店裡都是年輕人,逛街不自在,最後乾脆在家裡看電視,看一看倒下來變成臥床族,很孤寂無聊,錢都存著不動。
因此應該提倡銀光經濟,顧名思義就是把銀子花光光,提倡老人要過精彩的第三人生,長壽是恩賜,要重視服飾儀容,要成為好看的人,當老人開始消費把錢釋放出來,年輕人就有創業就業的賺錢機會,為了賺錢就會去了解研究壯世代的喜好,壯世代過精彩人生就不會變成臥床族,年輕人想要賺壯世代的錢,就要欣賞他們,如此才會形成經濟的正循環。
壯世代覺醒之後的強大力量
老,不是只有單一面貌,不是負只有負面標籤,不是社會包袱,不是被照顧者。走向2025年的超高齡社會,要有新觀念、新視野、新行動、新世界。
吳春城的下一步,是從我到我們,培養壯世代speaker,受訓後出去講給各行各業聽,鼓勵大家把銀髮族的帽子摘掉,戴上壯世代帽子。2024年大選不可逃避的就是老年議題,壯世代七百多萬票,覺醒之後就成為力量。
2023第六屆華文公關獎日前正式落幕,壯世代倡議人吳春城獲選公關影響力人物,他以正面積極的「壯世代」作為高齡新標籤打造全新思維,並透過一系列活動、調查、倡議等行動翻轉舊有的弱勢形象,引發媒體關注,累積正面聲量,為高齡議題帶來新氣象。而網路大數據分析壯世代一詞即可發現,相關的詞彙為時尚、質感、分享等。同為專屬高齡者的標籤,結果卻天差地遠,足見壯世代為社會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力。
吳春城期許,壯世代思維能持續透過行銷、傳播、公關等行動影響個人、政府及產業,將過去僅重視醫療、照顧的銀髮產業,翻轉成百花齊放的「時尚」產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