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語 : 王伊蕾是臺灣第一位婦產專科「無國界醫生」,她在50歲那年毅然離開舒適圈,勇闖阿富汗、伊拉克戰區,為飽受戰火摧殘的人們服務;走過成家立業的奮鬥期,原本應該迎來安穩的人生下半場,是什麼促使她選擇面對巨大的挑戰? 她的無國界醫生夢想是如何萌芽 ? 為了追求夢想,她做了哪些努力? 來看這篇人物專訪。
採訪撰文/黃怡君、照片提供/王伊蕾
婦產科醫師王伊蕾在執業20年後,毫無戀棧地收掉開業的診所,重新拾起夢想,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去到中東沙漠之地進行生產救援,在出過兩次任務後,找回當醫生的初心、領悟助人的真諦;歷經彼處的匱乏,回國後對比此地的富足,再遇風吹草動,有種聞風不動的淡定由然而生。
MSF夢想萌芽
王伊蕾還是醫學生時第一次得知MSF,1999年MSF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啟發她更想加入,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都能為生病受苦者貢獻所學所長,但成為無國界醫生除需通過嚴格審查外,當時任務大多在非洲地區,還必須到倫敦上熱帶病學課程,礙於就讀的國立陽明大學需要下鄉服務,卡到MSF受訓期程故而作罷,但心中的夢想已開端。
按部就班完成醫學學業,在台北榮總受訓4年,接著下鄉服務,服務完成取得執照;執業一段時間後自己開業,這期間也結婚生子,時光冉冉地人生來到兩個女兒都長大了、達到財富自由階段,然而也出現倦怠感,正思索是不是還可以做其他不一樣的事情,再找回熱情?
趁沒有看診或中午吃飯時間,王伊蕾努力上網搜尋,看到MSF有些專案需要婦產科醫師,前往醫療不足的地方幫助生產或提升婦女健康,與自己信念相同,便去應徵,不知是MSF非常急需,抑或是看中其開業的經驗,王伊蕾僅通過書面審查與電話口試,未再面試即獲錄用。
母親高齡懷她,本想放棄,後來接受一位婦產科女醫師勸說而生下,因為這份感念,王伊蕾高中即立定志向唸醫學系當婦產科醫生,分科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產科,喜歡接生,樂於幫助女人度過其人生中最辛苦的一段時間;剛拿到執照時曾經一個月接生60幾個新生兒,開業後由於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只做產檢不接生,後再增看婦科及不孕,雖然這區塊也做得不錯,但依然想念媽媽和寶寶均安的成就感。
王伊蕾說,相隔20年後實現成為無國界醫生的夢想,這個夢想曾被擱置,就像喜歡畫畫的興趣,在完成人生其他事情後重拾畫筆,加入MSF也等於回到她最喜歡的產科工作;至於家人的反應呢?「先生跟我是同班同學,從以前就知道我有一個奔放的靈魂,也看到我這十幾年開業的辛苦;女兒則曉得媽媽不開心,全家就會不開心囉!」擁有家人全力的支持,王伊蕾毫無後顧之憂地籌備旅程。
踏上無國界旅程
出發前完成所有該打的疫苗和體檢,聽取當地安全狀況及民情文化說明,還有寫下三個問題的答案,只有親密的人才知道答案,萬一被綁架,MSF才能藉此確認身份,以決定是否營救。
心理上做好一切準備,2018年12月,王伊蕾踏上無國界醫生旅程,首站是MSF開設在阿富汗東部霍斯特的婦產科醫院,下飛機的剎那,第一口吸入的乾燥空氣令人窒息,一看手機氣溫顯示47度;晝夜溫差超大的沙漠氣候,白天熱到揮汗如雨,半夜下雪冷到醒來。
「來到一個吃的喝的、連呼吸的空氣都不一樣的地方,最需要的就是照顧自己身心健康的能力,尤其當地的人道救援危機,看到那些可憐的、悲慘的狀況,還有產婦送來就沒有心跳,能救而無法救的心理壓力能否承受;身體上也可能環境改變睡不好、便祕等問題,都要靠自己照顧,顧不了也就無法應付工作。」王醫師這麼說。
那時外國醫師要返鄉過聖誕節,人力青黃不接之際,王伊蕾每天都非常忙碌,無暇顧及是否適應,其實身心早在忙碌間快速調適飲食、氣候、人際相處等問題;回到台灣,先生笑她身上有阿富汗的味道,「那邊的食物都摻入味道很重的香料,雞隻也長得不一樣,肉質是紅色的,挺有趣。」
結束阿富汗為期三個月的任務,2019年6月赴伊拉克摩蘇爾的婦幼醫院服務,二個月結束任務,短暫回到台灣;9月再前往同一地點待三個月,12月底返台。阿富汗與伊拉克都是回教國家,女性婦產科醫師缺乏,王伊蕾的加入無疑是一大生力軍。
生命 孰輕?孰重?
王伊蕾所前往的國度由於宗教信仰緣故,無節育觀念,加上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不能拒絕生孩子,一般家庭有八個孩子實屬基本,因為生得多,子宮較鬆,出現產後合併症的機率也高,例如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出血或是子宮破裂大出血,需要緊急輸血的產婦履見不鮮。
王伊蕾指出,在台灣,有完整的捐供血系統,可以調度輸血要用的血液;在這裡,沒有良好的血液庫存環境,阿富汗的醫院尚差強人意,每種血型還有2單位的庫存,有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產婦失血過多死去,有的病患家住遙遠,坐騾子翻山越嶺走三天三夜來到醫院,才第一胎即大出血,出現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症狀,鼻孔流血、肚子鼓起,看著生命像水一樣從指間流失,怎麼也抓不回,而為救這個病人,她把整個城市的O型血都用光了,不僅人救不回,亦遭上面責難她不分輕重,輕易用掉寶貴的資源。
王伊蕾感慨,救人救命是醫生的天職,本該不顧一切拯救的性命,在資源貧瘠的地方,生命的輕與重卻必須重新衡量,徹底翻轉既有的觀念。最感無助挫折的即是無法救起一條生命,最感成就的當然是救活情況危急的病人,「當在一旁焦慮的母親緊緊握住我的手、輕貼兩旁臉頰說shukran(謝謝),雖然沾到她黏黏的汗水,但內心十分感動,重回最初單純助人的那種快樂。」
本文轉載自熱血雜誌,原文網址 : 王伊蕾無國界醫生之旅 重回初心的快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