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的獨居長者如何因應疫情?年長者因是高危險群而被限制外出,這讓原本就強烈需要社交來活絡生活的型態困難了起來。在疫情爆發前後,瑞士政府社福單位和民間團體紛紛發起關懷活動,讓獨居老人們被關懷暖暖包圍著。
教會系統的社群連結
教堂,是老年人聚會的場所。在疫情爆發前,賀旭太太就在教會的安排下,每週有一個大學生來看護她。和賀旭太太一樣的長輩,隨身攜帶著教會所發放的緊急協助電話,有需要就撥電話。
教會集結年輕人做社會服務,提供的項目包括:採買、領藥和打掃等,以及滿足長輩個別的需求。現在每週一次來探望賀旭太太的大學生,就依照她的需求,協助採買、倒垃圾、做回收等等,減少外出和陌生人接觸的機會,降低感染風險。
公民社會的自主社群
在疫情之初,蘇黎世州的人民就在臉書上發起了一個名叫「不客氣」的臉書,提供協助給大蘇黎世地區的獨居年長者、慢性病患、居家隔離者等等不便外出的人,協助採買或是探視長輩們是否安好。在臉書頁面上也有兒孫輩替不用網路的長輩尋找可以就近協助的人,讓長輩不必因外出而增加感染的危機。
老人家因為不能外出,也不允許有家人探訪,生活顯得孤單寂寞。網頁上因此產生許多溫馨插曲,比方寫生日卡片或送一束花、巧克力等小禮物,為不認識的爺爺奶奶慶生。
這些為陌生人而做的事,在疫情之中顯得溫暖而可貴,是公民社會的道德表現。這個民間發起的臉書,促成了許多美事與善事。
人口稀少的鄉間做法
瑞士有些山區在谷地間有許多小村莊,要集結人手並不容易。東部的阿彭策州,山間有許多人口數少的小村落,則是靠行政系統、小店家和教會合作,為獨居老人家運送物資。平時開著校車接送不同村莊孩子上下學的司機,現在全國停課之際,成了為獨居長者送菜的幫手。
長輩們把購物清單寫好,交由教會的人統整,與小村莊裡的肉舖和雜貨行聯繫。公部門提供學童的交通車作為運送的工具,為不同山谷間的老人家載運商品。山谷間的人其實都是認識的,司機在送貨時,只送到家門口,但老人家在窗戶邊和司機聊聊天,也是確定生理與心理健康的方式。
安養中心的做法
自從3月16日瑞士進入緊急狀態,安養中心就強力勸導銀髮住民們別外出,只與親友線上見面,或是通電話。為了讓自行烹煮的住民有足夠的食物,配套的做法就是在院內開辦了一個小型超市,替老人家購買瑞士人常食用的奶製品、麵食、麵粉與蔬果類的商品。
習慣自煮多年的瑞士老人家即使疫情也不願意放棄做飯,院內雜貨蔬果店就成了老人家最小的自由。幾個星期的實驗後,因為小雜貨店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後來又改成,老人家個別提出購物清單,由院內的工作人員代買。今天下單,後天可取貨。
因應這個完全不外出的新生活型態,尤莉亞老太太的孩子先是為她帶來了一筆現金,後來他們建議安養中心以記帳的方式,到月底總結收費。既可減少現金用罄的問題,也減少現金傳遞病毒的可能。
而瑞士社會長年講究社會道德與秩序,無數因人們自主團結所帶來的溫暖也彰顯在疫情之中。面對新的生活型態,生活裡的大小事重新調整,無法一次到位,就是大家在新的經驗中集思廣益,找到最適合的方式。貫徹執行「保持社交距離,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