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媽媽經每天和左鄰右舍到社區公園或操場,走了兩三個小時繞好幾圈,維持很多年了,可是感冒後併發肺炎,到醫院回診,醫師還說媽媽的心肺功能要加強,肌力和肌耐力也要加強,但是朋友很疑惑:媽媽已經每天都運動了,為什麼還會說肌力和心肺功能不好?
其實雖然現在台灣民眾運動風氣愈來愈盛,可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屬於「活動」而非運動,繞公園、繞操場、散步,就算每天繞好幾個小時,但是慢慢走,不喘不流汗,只是身體活動,沒有達到運動的效果。
「運動要能增加體適能,」經常聽人家說「體適能」,到底體適能是什麼呢?體適能指的是我們身體適應生活、運動和環境的綜合能力,生活包括我們走路、偶爾遇到突發狀況要能跑、跳以及反應能力,還有面對溫度、氣候變化,或是對抗季節流行病毒傳染等能力,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暨廈門長庚醫院康復科召集人許宏志說,體適能愈好,無論是做體力性活動或運動時都有較好的能力,不容易發生疲勞或身體不適的狀況。
體適能包括五個和健康相關及六個和技巧相關的能力,健康相關包括心肺耐力、身體組成、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軟度,而六個技巧則包括靈活度、協調性、平衡性、做功能力、反應時間(爆發力)和速度,許宏志說,我們不是運動員,所以退休樂齡族在技巧方面比較重要的是靈活度、協調性、平衡感,尤其是平衡感和協調性,可以幫助老化了不易跌倒,而和健康相關的各個項目都要加強。
如果每天只是慢慢散步,這只是「活動」,活動能幫助我們維持現狀,但如果心肺功能和肌力需要加強,一定要運動強化,光是慢慢走是不夠的,一定要走到會喘和流汗,散步走最多可能每小時只走兩三公里,最起碼要每小時能走五、六公里的速度,現在很多手機都可以下載運動軟體計算走路的速度,但要慢慢增加,不能本來逛操場幾百公尺花一兩個小時,馬上要用跑的,突然太激烈肌肉拉傷了反而要停很久才能運動,肌肉和肌力反而容易流失。
要強化肌力要做高強度低重覆型的運動,用最用大的力量只能重覆六次以下的重量來訓練,如果要強化肌耐力則是低強度高重覆,就是可以重覆十五次以上的重量。
我們要訓練的肌肉主要是「承重肌」,也就是承受身體重量的肌肉,上半身包括手臂、肩、後背和下背肌;下半身從腰臀到大腿和小腿,很多人經常腰痠背痛,三天兩頭想要按摩,其實很多和體適能不足有關,趕快加強運動,很快就跟按摩師說拜拜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