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或肚子痛」相信有不少人都有這種症狀,如果一直沒有適當補充鈣質,又沒有注意運動,恐怕年過五、六十,不少人都會發現有骨質的問題;根據統計,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盛行率達30%以上,男性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停經問題就沒有骨密度的問題,因為根據統計,台灣五十歲以上男性髖骨骨折病例達八、九千例,只比女性少三成七,所以成年人無論男女,都應該注意骨質疏鬆症。
女性友人收到兒女送的「健康檢查」母親節禮物,檢查後醫師說她骨密度偏低,有輕微骨質疏鬆問題,建議她可以從飲食補充鈣質、曬太陽、多運動等方式加強骨密度,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陳崇桓提醒,補充鈣質加曬太陽或額外補充維他命D可以增加鈣質三倍吸收率,而做對運動也能增加骨密度、預防骨折。
有骨質疏鬆問題者的運動選擇很重要,陳崇桓說,骨鬆症患者的運動要分「有骨折過」或「沒有骨折過」,運動主要要選擇「負重性」的運動,選擇的運動項目要能感受到應力,身體會感受到需要增加。
陳崇桓提醒,如果以前很少運動的人要慢慢增加運動量,如果可以到健身房請健身教練指導改善的重量訓練最好,但若是自己練習,建議幾種運動:包括健走;走越快效果愈好,還有慢跑。
另外,跳繩的效果也很好,也是跳越快越好,因為跳繩時,全身的重量加上跳動的重力加乘作用,會受力在大腿和髖部,能增加大腿和髖部負重,可以幫助大腿骨和髖骨骨質強化。跑步除了增強大小腿肌力,還能訓練背肌和腹肌,強化背部可以分擔脊椎的受力,減少脊椎負擔有助預防骨折。
如果曾經有骨折過的人,則建議以訓練平衡感的運動最好,太極拳是公認最有效的運動,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增加下半身的肌力和平衡感兩個目的,可以預防髖骨骨折;一旦髖骨發生骨折,不僅死亡率達二成,有一半的人可能需依賴輪椅,三分之一的人可能需臥床,半數以上的患者無法自理生活,運動是幫助骨鬆患者減少跌倒的機率、預防骨折最好的方法。
另外也要提醒,有些人太求好心切,重量訓練練太重,結果反而增加骨折的風險,記得一定要循序漸近地增加重量。運動要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心跳達130下。
陳崇桓也提醒,有八成的骨鬆症患者在發生骨折前不知道自己有骨鬆症,所以提醒民眾年過五十或六十歲可以進行骨密度檢查,了解自己骨鬆症的風險,及早運動加強骨質來預防效果更好。
延伸閱讀: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