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致力援助受性侵害/性暴力的婦女與兒少,勵馨扮演受暴婦女的守護天使。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在25年前加入,員工編號15號。如今,勵馨在全台共有五百多名員工、六十多個據點,社工佔了五分之四,其他為行政人員,是全台規模數一數二的社福機構,也是國際知名的台灣NGO(非政府組織)。
「從不幸少女、雛妓、未成年懷孕、性侵到受暴婦女,凡是和性/性別暴力有關的,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紀惠容細數勵馨一路走來的成長軌跡,也回憶參與勵馨的種種歷程。
曾經是國小音樂老師、社運記者,擔任勵馨基金會執行長長達24年,也是勵馨迄今任職最久的執行長,她如何從記者轉戰社福領域? 如何一肩扛起超過500名員工的NGO?
年輕時,曾任中時晚報社運版記者的紀惠容,親眼見證了解嚴後台灣風起雲湧的社運狂潮。她加入勵馨後,更一手操盤反雛妓行動專案,透過「慢跑」的健康意象,取代小眾抗爭,降低民眾參與門檻,信心滿滿地喊出「萬人慢跑」的目標。
結果不負她的預期,也出乎眾人所料,共有一萬四千多人參與了活動, 綿延的人龍蔚為台北當年的街頭運動奇觀,也開創了新的社會議題倡議形式。
紀惠容回憶說,當年為了反雛妓,許多伙伴都接過黑道打來的恐嚇電話, 劈頭就是一連串三字經,但總不能因為黑道威脅,就不救這些孩子脫離火坑。
積極面對各類挑戰
轉眼間,勵馨邁入30年,她也走到了人生下半場,大半的青春壯年時光投入婦女運動。勵馨之前也曾捲入社福產業勞權的爭議,成為眾矢之的,紀惠容有不滿、委屈,卻無法全盤托出。
身為一個大型社福機構的管理者,她要援助個案,也要照料員工。處理人的問題,看似她的專長,卻也是艱難所在,「其實我很不喜歡管理職,但還是要做。每天要處理很多『人』 的事情,這不只是管理的技術, 而是需要很多的體貼。」
「最難過的是,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紀惠容說,這樣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發生,每天有無數的會議,也造成多次的情緒波動,她後來靜下心思考,肇因於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她選擇積極正向地面對、溝通和解決,這也是她面對人生困境的態度。
八年前被宣判大腸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屬於第四期時,紀惠容沒有就此挫折失意,反而決定積極抗癌。「我問醫生:『我還可以活多久?』醫生說:『沒人這樣問的,妳看外面很多人三、四期, 都還活得好好的。』」
當化療的副作用一一浮現時,紀惠容曾經想過放棄,做完8次化療,她的末梢神經壞死, 手掌變黑,指紋都不見了。後來抗癌成功,身體逐漸好轉,從此一路相安無事到現在, 目前的身體狀況也許比過往還來得健康。
「這等於是重新學習健康學、營養學。」生命危機也是轉機,上了罹癌的一堂課,紀惠容更加珍惜健康,從此戒掉外食習慣,開始購買不施農藥的小農蔬菜,學會自己煮,愛上天然健康營養的食物。她現在看到年輕同事手搖飲天天喝,都忍不住操心叨唸。
提早準備交棒事宜
紀惠容也因此學會:即使工作再忙,都不要虧待自己的身體。事實上,她早就思索考慮交棒的事宜,也和勵馨董事會達成共識,2020年將正式交棒,在此之間,首要任務就是培育和遴選適合的接班人選,甚至是規劃整個接班梯隊。
紀惠容在2018年3月被推舉為全球婦女安置網絡的新任主席,成為世界婦女安置基金會的董事長,同時也是亞洲婦女安置網絡的發起人與現任主席。
多年來, 勵馨努力在國際間發聲、串聯,紀惠容認為,台灣的社福經驗足以和國際分享,她將勵馨推向國際,並讓勵馨在亞洲具有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2015年, 勵馨被瑞士非營利組織日內瓦國際(Global Geneva)評選為全球五百大非政府組織(NGOs)第16名,同時也是唯一晉身百大的台灣NGO。
退休想當生態解說員
在交棒轉身之際,紀惠容顯然已經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下一步呢? 她卻不想再和「人」有太多糾纏牽扯。
「處理人的事情時,腦袋太複雜了,很需要放鬆、放空。」她坦言,有時人性不是那麼可愛,因為居管理職,有時難免得扮黑臉。不過忙碌的工作,讓她更懂把握工作以外的休閒生活,聽音樂會、看劇、泡溫泉、爬山、唱歌, 紀惠容培養了一堆興趣,也結交了一群好友。
「即便我還要繼續工作,也一定不會找這麼忙的工作。」紀惠容不排除從勵馨退場後,可能還有下個工作,或是從事志工,參與社會服務。她想像退休後的人生,「生態解說員」會是她的夢幻工作,可以親近大自然,把多數時間花在植物和動物上,也可以遠離了一輩子糾纏在人群之中的煩囂。
音樂科班出身的她,只短暫當過音樂老師,從未靠音樂謀生,但音樂肯定會是她退休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糧。受到年輕同事的影響,她不只唱古典樂曲,現在也會唱卡拉OK、流行歌曲。
「退休生活很重要,讓自己有更多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紀惠容笑說,在NGO的薪水不多,反而要更會理財,「總不能退休後,又窮又病。」她開始跟善於理財的朋友請教學習,為未來生活做準備。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七期 –熟年理想家屋」
PROFILE – 紀惠容
1955年生,63歲,現任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少年權益及福利促進聯盟理事長。音樂科班畢業,曾任國小音樂教師,後改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曾任中時報系記者、主編,並加入中時晚報社運版。之後曾赴美攻讀音樂碩士,回台投入反雛妓行動專案。曾獲紐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頒發獎章「凱洛格兒童發展獎」首獎,為榮獲該個人獎的台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