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通過雪山隧道,直抵宜蘭郊外一處眷村改建的集合式住宅群。住民大都屬軍榮民眷屬,進入社區,放眼大都是八、九十歲高齡長者,少數有外傭陪或坐輪椅,大致都能自主行動,應對對自如。一生為國為家拼勞,如今有幸能安享晚年,自是一番感慨在心頭。
稍早見一老伯坐在躺椅,手拿iPad滑得蠻順手,好奇一探順便聊了起來。馮老伯年高94歲,平常跟老婆同住,子女均不在身邊,假日才來探望。軍旅退下一直從事其他工作養大4個子女,慶幸子女均工作有成。用iPad是子女送的,主要是用來跟孩子及孫子互通訊息及照片分享,其它功能他說不會用。
問他如此高齡,未來還有什麼期待?回答的很乾脆:「想早點死!」再問為什麼?他說:「人不要活過九十歲,太老對身體帶來的病痛,真是難以承受。」如他心藏血管放了支架4支,宿疾也不會好,自己的責任也都完成了。扛著病痛的煎熬再活下去,也不知道這有何意義?他也滿意一生到此的自己,爾後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是什麼樣的生死觀?讓有些人在年紀高到一個程度,對生死的態度,會有如此的想法?這是一道未曾理解過的生命哲學,在老化的過程中,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值得費心思好好琢磨!
另一位神清氣爽的郭老伯,看上去約70初頭,詢問之下已然82歲。問其未來的期望,回說:沒有特別的想望,只要簡單平安健康的過日子就好。目前夫婦同住,子女在外工作,假日陪伴,一生安份守己至今的老年生活很滿意!
良好的社區組織運作,發揮了很大的功能,讓高䶖長者有在家的另類養生村功能,又有左鄰右舍的厝邊情誼。社區管委會也用心營造了醫療健診、營養食堂、異常通報等服務功能。
眷村改建社區的高齡老人已八、九十歲,康健的體態、身心狀態,活躍的神情,比都會的有過之無不及。鄕村田野的樂活居,不需高檔的養生村,簡單生活,社區內做好聯誼照䕶,也能活的有趣又安心。
延伸閱讀:
偏鄉長者生活重心 從務農轉移在地社區中心
居於都市與鄉村 也許是理想老年生活方式?
台灣最南端樂齡族 用貢獻與參與為人生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