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很喜歡老人」,從小被祖父母輩帶大,習慣也樂於親近長者,新活藝術執行長康思云與營運長江明璇說;社工系畢業後,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服務「老人」的工作。二〇一〇年,兩人創立社會企業:新活藝術,以「創意老化的服務」為軸心,用傳承藝術的手法,為長者提供心靈面的關心與照護。
創意服務 照護長者心理
在台灣,對於長者的照顧著重在生理上的照護,忽略了心理上的需求。原本都在社福機構服務長者的兩人,回想過去與機構內長者共處的景象:「看著他們每天被推出來又推回去,臉上沒有任何喜悅的神情。但我們期待看到的是歡樂而有活力的長者」。
兩人接觸到「傳承藝術」(legacy art work)後,決定用創意的服務方式,來陪伴台灣的長者們。這套從紐約引進的系統,是以六∼七人的小團體方式進行,透過「帶領者」的引導,讓長者說出心裡感受、分享生命故事,並藉由藝術創作的方式做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書」。
由於最初設計是用於服務失智失能的長輩,除了一位帶領者之外,活動全程採一對一的陪伴方式,每位長者都有一位「藝術夥伴」在旁協助。除了藝術創作,課堂上有許多分享、發言的機會。一堂課下來,原本有些長者沉著面孔走進來,到最後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課程結束還顯得意猶未盡。
剪貼愛情的形狀 / 「你的初戀是什麼顏色?」透過帶領,長輩回想記憶中的甜蜜,作品不是最重要的,更難忘的是又再走過那一回。圖片/新活藝術
解鎖記憶 重拾青春時光
「長輩們的記憶並非憑空消失了,而是不知道鎖在哪個抽屜裡,需要有人找到鑰匙將抽屜打開」。康思云說,在活動過程中,「問個好問題」顯得特別重要,並且要懂得適時地「讓問題轉彎」,才能幫助長輩在記憶的迷宮裡持續前行,挖掘出更多的寶藏來。很多失智長輩的狀況明顯看出好轉。
康思云提到曾有個居家服務案例,失智的奶奶一開始上課時顯得無精打采,老師從奶奶女兒的轉述中發現,原來奶奶以前很愛打扮,但奶奶已淡忘了自己當年美麗的模樣,愛漂亮的奶奶不見了。於是,透過棉紙渲染拼貼創作,老師、女兒一起協助奶奶拼貼出以前的漂亮衣服。奶奶找回了回憶,也找到了自信,美麗的靈魂從禁錮的心房中解放出來,不僅又開始打扮,還出門去逛街購物了。
透過活動、課程的設計,協助長輩們找回自信的鑰匙。因此,新活藝術課程的「帶領者」常常會鼓勵長輩們穿出以前喝喜酒時的隆重裝扮,讓他們有「秀」的舞台。有位爺爺因為總是打扮很潮,每回進門總會獲得全場偶像式的歡呼,因此笑得更開心了。
如何跟長輩相處、如何帶領長者團體?累積了十多年經驗的康思云覺得,「年長者是最複雜的人種,但並不是最難相處的」。因為大家背後有著太多複雜的故事經歷,「他們更渴望被傾聽、被關愛、被讚賞」。因此,新活藝術希望透過提供長者不同的陪伴方式,滿足長者心底真正的渴望和需求。
培育人才 廣灑藝術種子
康思云和江明璇也發現,社會企業若要發揮影響力,必須播下更多希望的種子。因此她們投入更多時間培育傳承藝術的「帶領者」,前後超過兩百人,建立傳承藝術的種子大隊,也培養「藝術夥伴」志工,遍布全台各地,目前已經突破六百人。
康思云表示,這套系統在美國因為志工招募不易,而轉型為一對多的方式。在台灣,因為很多退休族樂於投入志工行列,讓傳承藝術繼續保有一對一的陪伴模式。有些志工夥伴因為接觸而產生興趣,進一步報名帶領者培訓課程,甚至通過考試取得國際認證,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帶領者。新活藝術會將他們納入人才庫中,派案給他們,並且成為他們的支援後盾,也讓他們找到人生第二春。有些退休族因此學到新的專業技巧,退休後也有收入來源。
整理過去 規劃第二人生
傳承藝術方案不僅為失智失能長輩服務,新活藝術也應用到更多健康的熟齡族身上,帶動熟齡世代的活力。
他們曾和新北市政府合作,帶領社區居民創作生命故事書,發現報名者多是介於五十五歲至六十五歲。「健康的長輩也很適合。可以透過這個過程,去整理自己的上半場人生,然後思考下半場人生還可以學什麼、做什麼。而且退休後又新結交到一群朋友。」康思云說。
新活藝術團隊也發想出「微型揪團的方案」,長輩們只要找好六、 七個朋友和場地,就可以揪團報名,新活藝術會派一位帶領者過去,康思云說,「長輩可以來個不一樣的同學會,不只是吃吃喝喝,還可以一邊創作。」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活動,拉近居民感情。
從回望生命歷程,到選擇素材色彩親手創作,拼貼出來的不只是生命故事書。這股藝術力量,希望能注入不同的照護模式,重拾長者歡顏,帶動更活力美好的生活。
延伸閱讀
到咖手 提供生活照顧的好幫手
退休後當志工!這家咖啡館徵求65歲以上的高年級實習生
與關係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