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玉山社.星月書房編輯部
「高中生小森,剛從臺南搬到花蓮居住,她相當喜歡自然,時常寫明信片給國中時與她最要好的同學小耕,在往來信件之中,和小森的日記、筆記裡,臺灣的蝴蝶、鳥、海洋、老鷹、蕨葉等都隨風搖曳了起來……」
「阿文在因緣際會下,翻到過世的外公所留下的手稿。起先,他還看不大懂內容,但當他加入學校的布袋戲社團,學習了臺文的書寫方式之後,終於明白外公留下的那些文字……」
「一九四九年,一只老皮箱跟著主人搭船,在戰亂中來到了臺灣。這只皮箱隨著主人被安放在眷村的房舍中,曾隨著主人返鄉探親,也看見二代結婚生子的熱鬧場面,最終,跟著紅磚老屋面臨拆遷的結局,老皮箱也被捐贈到了博物館裡……」
「樹林中,準備從教養院逃離的一隻鱷魚,遇見了另一隻也打算潛逃遠方的青鳥。牠們決定在夜黑風高的夜晚,攜手逃出……」
「故事就發生在娃娃博物館的〈女字時代〉展覽期間。有一天晚上,女鬼娃娃出事了!眾娃娃交頭接耳,疑雲重重。記者娃娃決議找出真相,所以她一邊詢問其他娃娃最後一次跟女鬼娃娃的互動情形,一邊抽絲剝繭……」
上述這些生動的故事,出自國立臺灣文學館和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團隊共同規劃、製作的《台灣文學史長編》繪本系列。我們很難想像,原來這些生動的故事,是將原本嚴肅冷硬的學術論述,經過故事手藝的一番整合、轉化、柔軟、改寫,以截然不同的嶄新面貌再現於讀者面前。而這系列的出版,追求的不僅止讓大眾親近文學史,更多地,或許是想引起我們的好奇,去探詢:當文學史進入繪本之中,我們能讀見什麼有趣的畫面、碰撞出什麼樣深刻的共鳴?
當然,一段文學史乘載的,表面是一部部文學作品接力說出的歷史,內裡則是完全屬於我們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這些故事,在不同的年份裡,以語言的聲調、文字的造型持續交錯編織……為我們慢慢梳理出時間長河之中,每個世代凝聚而成的集體記憶,也可說是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的情感和見聞,層層堆疊出的人生況味。所以文學不只是單純印製在紙本上的消遣讀物,翻閱文學的字裡行間,將是一場跨越文化的暢懷談話,也是不同年華的人對彼此的凝望:在這之中,我們找到知己,也找到自己。
譬如《阿公與我》鐫刻在我們心裡的,不是阿文學習語言的過程,而是阿文讀懂阿公留給他的祝福那瞬間;也好比《老皮箱歲歲念》在讀後裊繞不散的,不是老皮箱的沉默,是眷村裡比鄰而居的家家戶戶,一同蒸饅頭、做餃子、話家常、相互問候,那一份永恆溫暖的人情;抑或《小森筆記》,面對著萬物喧鬧的森林,彷彿回到青春,而且心中猶如冰涼溪水淌流過的自在一刻;還有《走出森林》、《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那些且走且看的主角,面對再未知也要往前摸索理想的浮沉旅程,在反覆自問的思索和領悟中,提起一次次更為強大的意志和勇氣。
而就因為是繪本,讓奇異的文字和絢麗的圖像,將原本正襟危坐的理論分析層層剝去,露出了最真誠純淨的本質。然後我們將發現,原來這些文學史書寫下的,就是爺爺奶奶阿公阿媽的日常節奏、爸爸媽媽的內心絮語、我們的人生風景。
想了解更多熟齡繪本的精彩解讀,歡迎參加2023第三季-熟齡繪本悅讀會【達人季選:玉山社出版】
? 7/12(三)14:00~16:00 記憶中的傳承寶藏-從出版綻放朵朵生命之花
?? 特邀:魏淑貞/玉山社總編輯、金鼎獎終身貢獻獎得主
?? 特邀:陳玉金(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助理教授)